啊。”

  “是啊,为什么,我们可是为他们好啊。”

  “袁老师,余华怎么样了,有没有事?”

  “对啊,余华师兄好了吗?安姐陪着吗?”

  一群人想不通,围在袁老师身边大声问着,还有人关心余华的安危。

  袁老师看着众人,随即开口说着,“余华还在医院中,不过大夫说没有事。”

  “至于这什么,我也不知道。”

  说到这里,看向一旁的杨小涛,对着众人介绍道,“同学们,这位是杨小涛同志。”

  “也是我国第一位在基因杂交领域上,获得外国专家承认的,并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杨小涛同志。”

  “同时,也是咱们杂交水稻研究项目中的,技术组组长。”

  几人目光立马扫向杨小涛。

  对于杨小涛,同为杂交实验的一员,对于杨小涛这名字可不陌生。

  他写的那片杂交玉米的论文就在他们研究所宣传栏上贴着呢。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将论文上的观点和过程说出来,并且加以理解。

  尤其是,安然跟余华曾经去四九城听过杨小涛的课,许多新奇理论更是倍崇。

  “同学们,你们好。”

  杨小涛露出和煦的笑容,看着面前数人,年纪跟他差不多大。

  “对于这个问题,我来给你们答案。”

  杨小涛走到一旁,捡起一根折断的禾苗,再次来到跟前。

  “你们知道,若是这禾苗长成后,接下来,会怎样吗?”

  “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禾苗,与优势禾苗进行杂交,从而获得优势稻苗,这里面,很可能就有我们需要的,高产水稻。”

  “谁能告诉我,现在的普通稻田亩产是多少?”

  杨小涛突然开口询问,周围人互相看看,最后还是最先说话的女孩开口,“杨老师,现在一亩好的水浇田能产三百多斤,稍差一点的两百多斤吧。”

  “好,不错。”

  夸了一句,杨小涛面色变得严肃,“等我们将高产水稻搞出来,这产量,增加至少会百分之三十,甚至百分之五十,甚至翻一倍都可能。”

  “那时候,种一亩相当于一亩半的产量。”

  “不要觉得不可能,因为高产玉米已经证明了,亩产翻倍是常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