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新晋官员,已经成了新鲜血液中的主流。

  科举、大明行政学校、国子监、小吏破格擢拔.这些成为官员的途径,基本都被变法派所掌握了。

  而且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伪装成“四民皆本”的“重商主义”思潮,也逐渐蔓延到了士绅阶层。

  士绅阶层中固然有一部分顽固不化的,但其中识时务者,尤其是沿海府县的,在看到了商贸的巨大利益后,很多都嘴上说着反对变法,实际上却半遮半掩地开始从事贸易。….

  毕竟,田产收益虽然稳定,但跟堪称暴利的海外贸易还是比不了的。

  因此支持变法的人越来越多,以姜星火和朱高炽为代表的变法派力量也就越强大。

  此消彼长之下,从洪武-建文时期走来的老人虽然在朝堂上依旧占据了主导,但根基却被挖空了。

  最显而易见的事情就是,各布政使司、府、县的考试和教学,基本上都以改良后的新式思想为主了,荀子的地位得到提高,更多的实学思想被纳入到策论范围。

  而长此以往下去,变法派必然取代保守派,成为朝廷的实际主导力量。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变法派中姜星火领导的力量,是否会与军权相结合,继而威胁皇权,就是让朱棣不得不细细思索的事情了。

  姜星火虽然是他最倚重的重臣,姜星火的意见无疑会对他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但他也清楚,对方也有自己的立场和利益,所以对方的话能否完全信任呢?

  “陛下,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姜星火略微沉吟道:“储君之选,关乎国本,当以德才兼备者为先。”

  朱高燧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叹,他心知肚明,姜星火这番话,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给了朱棣一个台阶下。

  朱棣缓缓开口:“德才兼备,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朕的子嗣中,谁能当此重任?”

  姜星火微微一笑道:“陛下圣明,自然能选出最合适的人选。无论选谁为储君,只要能维护大明江山的稳定,便是最好的选择。”

  在温暖的内堂中,朱棣尽量让自己保持平静。

  姜星火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块石头投入湖中,激起层层涟漪。

  朱棣知道,姜星火在暗示自己,储君之选不能只看表面,更要考虑长远的利益和大明的未来。

  说-->>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