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双手搭在椅子后背上,脸色很平静。

  朱棣听完了朱高煦带着颤音的疑问,并未表露任何情绪,而是平静地解释道。

  “这就是为什么朕如此重视姜星火,要亲自带着忠义卫大搜南京城。”

  “一方面,姜星火的讲授的《国运论》,决不可为世人知晓。”

  “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找到姜星火,然后让你亲耳听到这些东西,对你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

  朱高炽一时有些惶恐地说道:“父皇......”

  朱棣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不必多说,朕心头自有计较,接着听下去吧。”

  父子两人的对话,并没有被文吏记录下来,而斜签着屁股坐在最外侧的纪纲,则变得若有所思了起来。

  “看来,陛下同样重视大皇子殿下啊。”纪纲心头暗暗想道。

  “高羽,你回答的很好,不愧是我的学生。”

  姜星火从不吝啬于对学生进步的表扬,更何况,他回答的确实不错。

  而两人身边的李景隆,此时看朱高煦的眼神,亦是跟见了鬼一样。

  等等,这还是他认识的那个无双猛将朱高煦吗?

  什么时候成文绉绉的秀才了?

  而且,虽然有的名词是李景隆第一次接触,但李景隆却听得很入迷,甚至细细地琢磨起了其中诸如“制造力”、“制造关系”的含义。

  李景隆是個博学的,越琢磨越觉得入迷,琢磨了半晌,看向姜星火的眼神也不一样了。

  李景隆忽然明白,朱棣为何如此相信姜星火说的那些,他觉得完全是无稽之谈的话语了。

  如果不是姜星火能讲出这般微言大义的理论,有这个作为取信于朱棣的前提,换成任何一个正常人,恐怕都不会相信姜星火关于未来的预测吧?

  而且,李景隆的心态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一开始,朱棣安排他进入诏狱当耳目,李景隆觉得朱棣小题大做,而且就是在暗戳戳地整治他,实在是望之不似人君。

  但随着朱高煦的这一番话,李景隆忽然觉得,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好事。

  不仅能学到一门全新的学问,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在朱棣面前起到非是“曹国公”这个身份所起到的作用,如果姜星火被杀人灭口,他也会跟着倒霉;但如果姜星火的这套东西得到重视和应用,李景隆无异是会-->>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