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藩的。

  今天是北京诸卫集合起来演习的日子,各卫、所的长官都已率部出城参加,一同出席的,还有魏国公徐辉祖和镇远侯顾成,以及北京行部尚书郭资。

  至于历城侯盛庸和平安这俩倒霉蛋,现在还在代北喝西北风呢。

  那地方可不是什么好地,南边是晋藩,北面就是蒙古人的鞑靼部,而且他们手里兵马少得可怜,万一有变,那就是被当三明治前后夹击的结果。….

  “驾!”

  朱高煦一行人策马疾驰,穿过城门后,来到南边一片空旷的校场,另一侧此时也传来了隆隆的马蹄声,只见一队骑士迎面飞奔而来,为首者是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约莫四旬上下,一身铁甲,从马背上下来,犹如猛虎下山,正是魏国公徐辉祖。

  远离了南京令人压抑的气氛,虽然身边没有了亲信将领,但此时的徐辉祖,却明显比之在南京的时候洒脱了不少。

  “此地天高云阔,纵马放歌之间,倒是多了不少豪情。”

  “好男儿自当居于此方才心胸开阔,北方待得久了,反而不愿意回云贵了。”

  这时,老将军顾成也纵马前来。

  见顾成过来,信马由缰任由战马踱步的朱高煦勒紧缰绳,翻身下马抱拳道:“顾老将军!”

  他的脸上露出恭敬之色,显得格外尊敬。

  徐辉祖下马早,这时候疾走几步,想要扶顾成下马,顾成却自己一个翻身,干脆利落地到了地上。

  “秦王和晋王最近不安分啊。”

  顾成把马鞭交给亲卫,领头向校场的高台走去,跟南方习惯用木头搭建不一样,这高台,干脆就是用土石垒出来夯实的。

  徐辉祖不敢接这话,朱高煦却没什么顾忌。

  “能安分才怪了。”

  如果从后世人的视角来看,那么似乎靖难之役后,原来的燕王朱棣登基称帝后就稳坐天下了。

  但实际上站在永乐元年的末梢来看,情况却并非如此。

  首先就是建文帝朱允依旧下落不明,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清洗和改革,建文旧臣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了,而且最忠诚于建文帝的那拨人都被砍了脑袋可不管怎么说,建文帝都是真正正统继位的皇帝,如今他的影响力依旧存在。

  这种所谓的影响力,当然不是指建文帝跳出来还能聚兵反抗重登大宝,而是说他不跳出来,就始终有-->>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