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什么比例?”

  姜星火此言一出,顿时让几人开始了新一轮思考。

  很显然,这是对官吏考成目标更进一步的细化分析。

  ——————

  这是姜星火给他们布置的思考题,而这边的密室里,同样也陷入了思考。

  “台谏系统,如何善用发挥畅所欲言的优势?”

  这个听起来平平无奇的问题,却让朱高炽一时有些坐不住了。

  问题很简单,可回答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朱高炽暗自思忖,台谏系统可以善用优势对哪些问题给予关注?

  思考了半晌,朱高炽方才略有所得。

  而仅仅是顺着姜星火的思路略有所得,便已经让朱高炽觉得眼界打开了,之前从未想过的问题,变得通透了起来。

  就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听姜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矣!”

  心服口服地感叹了一句后,朱高炽这才吁了一口气,在椅子上安心地坐了下来。

  “大皇子殿下对自己太苛责了。”看到朱高炽尽心竭力的样子,道衍忽然对他说道。

  朱高炽一怔,诚恳地扭头言道:“父皇将重任赋予我,我又如何敢对自己稍加放松呢?父皇曾经告诉过我,欲做大事先成己身,我没有父皇那般戡平战乱的能力所学所会的,不过是郭布政使和您教给我处理政务的办法,而台谏本就是这其中的一部分。”

  “可姜先生乍一问,我却发现,自己平时思考的太少,这个问题根本就是想都没想过一念至此,便觉得如果这点事情都做不好,我不仅对不起父皇,也对不起您和远在北京的郭、郭尚书。”

  听朱高炽提到如今仍然远在北京主持筹建北京城事宜的北京行部尚书郭资,道衍不觉间也有些怀念。

  靖难时期,郭资与顾成,一文一武,都是协助朱高炽和道衍镇守北平,统筹燕军文武事宜的关键人物。

  如今道衍南下,前些天倒是见了前来述职的老将军顾成一面,而郭资却是小半年都没见了。

  当然话说回来,朱高炽这种心态,道衍也能理解。

  毕竟朱棣这种当爹的,你要说他冷漠无情不心疼儿子也完全是胡扯,但对于自己的三个儿子,朱棣也确实是秉持着“好用就往死里用”的原则,前面吊个储君之位的胡萝卜就让大儿子给他拼命处理政务,二儿-->>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