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里,开始逐渐显现。”

  “在刘璋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是刘璋的东州派,而在刘备、刘禅时代,占据季汉政权统治地位的,则是换成了荆州派,而不是益州本土派。”

  “益州本土派一直受到打压,却掌握着本土的田地、人口、财富、舆论,而正是因为缺乏法统依据,季汉政权才会从内部,就开始了瓦解。”

  “否则,伱以为为什么邓艾偷渡阴平抵达成都后,季汉就开城投降了?不是不能打,而是压根就不想打了。”

  “而季汉不想打,季汉被从内部瓦解,季汉的法统性被彻底摧毁,其实源于一篇后世不出名的文章。”

  “——《仇国论》。”

  隔壁密室。

  朱棣问道:“《仇国论》是什么东西?”

  大皇子朱高炽此时也犯了难,转而望向今天极少开口说话的老和尚道衍。

  道衍抬了抬眼皮,淡淡地说道:“是号称蜀中孔子的儒学谯周炮制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最浓墨重彩的一句话就是‘处大国无患者,恒多慢;处小国有忧者,恒思善’,意思就是大国的能力强,就可以讨伐别的国家;小国的国力弱,就应该体恤国民多行善举。”

  朱高炽听完点了点头认同道:“听起来也挺有道理的,如果没有很大的把握,确实不应当穷兵黩武。”

  这句话不知道是不是刺到朱棣了,朱棣马上不悦地说道。

  “有个屁的道理。”

  “这篇《仇国论》明着就是说季汉不该去打曹魏,等着投降就完事了真真是混账东西,要是朕是季汉的皇帝,直接用鼎活烹了这老匹夫!”

  “若是人人都这么想,那仗也不用打了,弱小的国家也不需要存在了,直接投降强大的国家就好了。”

  朱棣越说越生气,越说越急眼。

  就好像明着是在说是季汉,实际上是在说他不该穷兵黩武,赌上整个北地百姓发动靖难之役一样。

  “四年前,朕还是燕王,那时候起兵靖难,那些酸腐文人怎么说朕的?”

  朱棣阴阳怪气地复述道:“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

  “大王以一隅之地,张三军,抗六师,臣不知大王何意也?”

  “.。”

  简单翻译。

  朱元璋刚死,朱允炆继位后维新更化,赢得了天下人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