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冲到了峰顶,之后开始走下坡路,从去年以来整体销量走低。

  戴维斯工作室与迪士尼影业做了沟通,制片方和主创团队的分成,明年年初就会全部到账。

  忙碌了一周的DVD签售会,马丁回到洛杉矶,又加入到了《火星救援》最后的拍摄中。

  剧组换到了专门用于拍摄威亚戏份的摄影棚。

  大半天的拍摄中,马丁穿着厚实的白色宇航服,吊着威亚,不断在绿幕前旋转。

  很多太空镜头,全都依靠后期特效生成。

  雷德利-斯科特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导演,没有诺兰那么多实拍的讲究,无论胶片还是数字摄影,不管模型实景拍摄或者CGI生成,哪种方便用哪种。

  今年以来诺兰发起了一项运动,号召好莱坞的导演们更多使用胶片拍摄,以拯救柯达公司的电影胶片生产业务。

  但好莱坞响应者寥寥无几。

  制片公司们一点兴趣都没有。

  相比于数字技术,胶片实在太过昂贵。

  按照年龄和从业经历来说,雷德利-斯科特应该属于导演中的保守派,但他并不是胶片支持者,拍摄休息的时候,就跟马丁等人聊起了胶片和数字技术。

  “每当一项新的电影技术蓬勃发展时,总有老旧的技术被替代。”他比划着说道:“比如无声和黑白电影,数字技术让拍摄有了更多可能性,最方便的还是导演,能提高导演的拍摄制作效率。”

  马丁补充一句:“还有发行时的拷贝。”

  杰西卡-查斯坦问道:“两者的成本相差很大?”

  马丁举了个例子:“《黑暗骑士》发行的时候,使用的是传统胶片拷贝,每个拷贝的成本在1500美元左右,随后华纳发行的扎克-施耐德导演拍摄的《守望者》,使用的数字拷贝,成本也就《黑暗骑士》的三分之一多些。”

  杰西卡-查斯坦在心里默算了一下:“按照全球上映的规模计算,成本能相差上千万美元。”

  雷德利-斯科特说道:“所以,上帝来了也救不了柯达公司,柯达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只能被淘汰。”

  马丁接话:“我听诺兰说过,柯达库存的电影胶片还很多,足够好莱坞用很久。”

  雷德利说出真相:“因为好莱坞还坚持使-->>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