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皇帝的刀已经在自己的头上。

  走到家门口,李玥正在和太子妃低声讲着话,俩人都是面带笑容。

  李承乾成婚早,他与太子妃的儿子比清清大两岁。

  张阳瞧着眼前两个孩子,这一幕很是有意思。

  清清拍了拍熊大的脖子,它便自顾自扭着肥硕的身躯离开,在李象面前坐好,她问道:“为何让我叫你表兄?”

  李象木呐地摇头。

  再是上下打量李象又问道:“你爹爹是太子你一定很厉害吧。”

  李象又摇头。

  她再问道:“那你会写字吗?”

  李象稍稍低头又觉得不对,再是使劲摇头。

  如此,清清脸上浮现骄傲,她朗声问道:“我问你,一家人吃饭,每人一只饭碗,两人用一只菜碗,三人用一个汤碗,共有十一个碗,一共有几人吃饭?”

  李象挠了挠头,目光求助地看向自己的爹,也就是当今太子。

  李承乾也在盘算,这问的究竟是什么?

  为排解当下的尴尬,张阳笑道:“太子殿下,最近崇德坊的事情如何?在下正想问。”

  李承乾恍然大悟,这才想到母后的交代,便又道:“孤也有话想要与你。”

  俩人坐下之后,李承乾起帘初劝谏大明宫修建的事情,他神色多了几分惭愧之色,啧舌道:“好在是你与玥儿写信来东宫,点醒了孤。”

  张阳讪讪笑着解释:“我久居骊山,忙着太府寺的事,朝中的事情我很少过问,大明宫的修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太子殿下能够劝阻是好的,也是应该的。”

  想到当初在太极殿的情形,李承乾扶着额头有些后怕,“当孤领着那些文臣劝谏的时候,父皇那时的神情孤想起来就后怕。”

  谁都可以劝谏,但是太子不校

  不是太子不能子昂朝中有羽翼,不能有支持的人,太子的能力归能力。

  但不能被人左右,成为别饶挡箭牌,手中刀。

  更何况是家父子,更要心谨慎。

  这太子还是太过实诚了,这么多言官都在劝谏,对他们来没什么。

  可要是太子能够站出来,这些言官便会用太子来造势,裹挟陛下于朝堂,那才是李世民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所以呀,人不能太真,这朝堂之上没好人。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