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以来,气候变迁多影响关中耕种,关中因气候与水土变化,导致可耕种田亩逐年减少。

  因近年气候尚好,适宜耕种,各地田亩可耕种田亩减少,但亩地收成上涨两成,且西北之地土地荒芜加剧,又有陇右风沙时有侵扰……

  请陛下准予太府寺建设气象官邸,以预测时,以预防各地的旱涝。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还望陛下应允。

  李世民看完了这份奏章,低声道:“去叫岑文本来。”

  太监见状欣喜,当即回道:“喏。”

  那太监的神情,王公公都看在眼里,这些太监为了引起陛下的注意,总会与官吏走动打听一些事。

  不过都是一时的心眼而已,陛下不会因为这些太监的这种行为而分了注意力,不论这些太监再努力,他们也不会得到陛下的信任的。

  因为他们不知道,阉人和外戚一直都是朝堂的隐患,有汉一朝的始末就是外戚夺权的潜力,还有董卓之乱。

  这些太监的冒进,陛下不会欣赏的,也不会放在眼里。

  不多时,岑文本匆匆而来躬身行礼道:“陛下。”

  李世民喝着碗中的茶水,“你且看看太府寺的奏章。”

  王公公将太府寺卿的奏章递上。

  岑文本双手接过看了起来,便回道:“陛下,这奏章是经过中书省的评议的,当初评议之时,以赵国公与唐善识等人为一派颇为反对。”

  “是吗?”李世民颔首又问。

  “赵国公的意思是太府寺分内之事尚未做好,当初的果蔬种植之策至今有头没尾,如何令人取信太府寺。”

  李世民抚须道:“辅机所言,也是有道理的。”

  岑文本又道:“不过郑公等人在商议之时,也查阅过户部的卷宗,正如太府寺所言陇右可耕种的田地确实在逐年减少,但关中东南各地的粮食亩产确实有所提高,没有太府寺所言的两成之多,如今看来一成尚樱”

  王公公又给陛下续上一碗茶水,李世民颔首道:“如此看来,张阳对亩产提高,但田亩减少所的忧虑是何意思?”

  岑文本低声道:“明日臣还要去骊山的酒场查问,届时可以询问张侍郎。”

  听他这么一,李世民自己都快忘了张阳还是中书省侍郎这回事。

  不知不觉现在的张阳不仅仅是中书省侍郎,尚书省的侍郎官职依旧-->>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