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张大素,李崇义,张大安,狄知逊共六人。

  朝中六部,从来没有哪一部有这么多的侍郎。

  足以可见陛下对现在礼部的看重。

  而今日封的两个侍郎,张大安和狄知逊都不在长安城。

  还有远在波斯的裴行俭与薛仁贵,王玄策,且不眼下不知波斯战况如何,朝野上下都在等着波斯的消息。

  就看这三人平定山之功想来封赏也不。

  礼部的人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壮大,执掌外交职权,好在都是对外不是对内,甚至有人以为将来的礼部或许可以与中书省比肩。

  事涉大唐与诸国的邦交,众人也都知道外交院这两年立功不少,光是建设安西都护府,收复安西四镇,平定下,许多人力物力都是礼部自己拿出来的,不像朝中几部,但凡兵部要做什么,还要户部与吏部的配合。

  当旨意下来,经过朝中各部安排,少有三五的时间。

  而礼部则可以自给自足,这确实难得。

  谁让这位礼部尚书,家业庞大,能够拿出钱给礼部。

  就在这个冬,李百药背着行囊关上了礼部的大门,今年吏部终于批复了他的告老奏章。

  年近七十的李百药缓步离开。

  他须发皆白,穿着朴素的衣衫走出朱雀门,从朱雀大街一路走到长安城门前,家眷已经在这里等着了。

  他低声道:“去一趟骊山,老夫要去见见张尚书,如此辞官想必他心有猜忌了。”

  家眷们都无言收拾着,李百药一生为官从前隋至今高不成低不就。

  他的儿子李安期低声道:“许侍郎已经同意让儿子在礼部任职,任主客郎。”

  主客郎主要是给礼部侍郎办事,其中还要做接见诸国使者,与诸国使者交流事宜。

  李百药稍稍点头,坐上了马车便言道:“去骊山吧。”

  李安期挥动马鞭,马儿朝着骊山而去。

  李百药奋斗了半辈子,官位起起落落,他笑自己资质平平却活得恣意便也足够了。

  马车到了骊山村外,李百药向这里侍卫明了来意。

  不多时,张阳便来了,他笑道:“百药兄弟,许久不见了。”

  李百药行礼道:“张尚书,下官捷越行事,瞒着尚书向吏部递交了辞官奏章,还望尚书见谅。”

  闻言,张阳-->>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