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门生。

  高士廉回到吏部几次问询,才知道这件事就是长孙无忌所为。

  无力坐下来,高士廉不知道该笑还是该气愤。

  怎么都没有想到做这件事是自己的侄子。

  几天之后,高士廉就找到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坐在家中的院子里,看着手中的奏章澹然道,“舅父,这是中书省所有人的决议。”

  须发皆白的高士廉,看着长孙无忌气得颤抖,“这件事经过吏部了吗?”

  “舅父,侄儿说了这些件事中书省所有人的决议,让舅父费心了,请回吧。”

  高士廉愣在原地,长孙无忌的话语里充满了冷漠。

  一时间无言以对,一直以来对自己这个舅父尊敬的侄儿,现在大权在握,已经可以架空自己了。

  高士廉有一种感觉,长孙无忌将来也会是一个位极人臣的人。

  而且现在的长孙无忌和陛下一样正值壮年。

  老了……

  这是高士廉第一个感受。

  “那些官吏都是老夫一手提上来。”

  院内又安静了许久,长孙无忌放下手中的奏章,“舅父,你一直掌握着官员的任免与调遣之权,您已经为大唐社稷做了很多,这就够了。”

  高士廉一动不动地看着他,“你是要老夫就此告老?”

  长孙无忌笑道,“以后您还是吏部尚书,这些年为了社稷有劳舅父了,以后的官员任用交给科举制,交由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定夺。”

  再多问也没意义,高士廉挥袖走出了赵国公府。

  家里,张阳和李泰喝着凉茶,凉茶是用甘草和薄荷,还有菊花泡制的。

  被自己的侄儿对付了,这比被其他人对付更难受。

  听着李泰的讲述,张阳不解道:“高士廉被赵国公在背后算计了一手?”

  李泰小声道,“一开始是赵国公和魏征,岑文本他们一起举荐房玄龄为执掌中书省,让房玄龄为相,父皇也没当即同意。”

  “事后父皇决定改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丞一起来议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三个人都有宰相的能力,朝议也可以一起议论。”

  “而且父皇还能利用这个决定举贤避亲。”

  张阳对这些并不是很关心,用张公瑾的话来说你说得越没有价值反而越安全。<-->>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