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朴素,但曲伟家里条件不差,跟这个年代普遍将婚礼放在家里不同,曲家将婚礼和婚宴放在了惠丰堂。

  清后期,燕京出现了一批内设戏台,可做大型宴会的饭馆,它们以堂为名。到堂里吃饭的,不是一般的贵族,能来堂里摆宴的,更不是一般人家。

  这些饭堂,见证了清末民初上流社会的各种喜庆大事。

  过去燕京城里有八大堂,法不一,最常见的是惠丰堂、会贤堂、福寿堂、福堂、福庆堂、同和堂、庆和堂、聚贤堂。这八大堂各有特色,各有讲究。

  不过能坚持到如今的,仅剩惠丰堂一家了。

  惠丰堂于1858年开业,主做鲁菜,早期开在前门外观音寺街,后来搬到了翠微路,店内还挂着那块慈禧太后亲赐的牌匾。

  他们家只承接婚丧嫁娶的酒席,不接散座。

  曲伟家在这里办婚礼和婚宴,别的不,新娘刘海燕一家的脸上都有光。

  婚礼当,曲伟家找了一辆拉达当婚车,放在82年这个时间点,异常的高大上。

  林为民那两个轮的摩托车,只能沦落为接客……接送亲属用。

  前前后后帮着忙了半,婚宴的时候林为民总算能坐着吃口饭,惠丰堂的特色是传统鲁菜结合胶东海鲜,林为民却盯着桌上那道“九转大肠”可劲儿的夹,能吃到这么像样的“大肠”可不容易。

  今郑国和姚淑芝也来了,就坐在林为民边上,吃的差不多了,聊起来,林为民问:“你们俩什么时候办事啊?”

  姚淑芝望向郑国,郑国还在忙着对付碗里的菜,“怎么着也得明年吧?”

  林为民观察着两饶脸色,这大概就叫做攻守之势异也。

  当初是郑国对姚淑芝有意思,还得自己帮忙才能得手。现在得手之后,郑国不着急了,急的变成了姚淑芝。

  婚礼结束,林为民帮着曲伟将娘家亲戚们送回了故宫旁的四合院。

  “哎呦,今真是谢谢为民你了。”刘海燕母亲道。

  “阿姨,您太客气了。我跟伟、海燕都是朋友,这都是应该的。阿姨,那没什么事我就先走了。”

  “为民,别着急,来坐会儿。”

  刘海燕母亲又道:“你这样的朋友可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林为民的身份,刘海燕母亲早就听女儿过了,人家既是大作家,又是国文社的编辑。出门骑的是摩-->>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