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型计算机组!张志强:能偷鸡绝不摸狗!(2/6)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研究出来的!”

  曹东明愣愣的听着,仔细琢磨一下也有道理。

  他满是疑惑的皱起眉头,从头到尾仔细思考一遍,还是觉得无法理解,他干脆摇了摇头,“这样吧,既然王院士说吸热太强,就让研发组那边测试一下。”

  “还有,王院士还交代说,要添加一阶银,也试试……”

  “总之,两个同时进行。”

  周晋点头道,“好,我马上打电话过去。”

  王浩说‘吸热太强影响抗疲劳特性’,已经指明了测试的方向,可以让材料处在温度更高的环境下,持续一段时间以后进行数据记录。

  然后再继续这一步骤。

  有了足够多的数据以后就可以进行分析,就能得出具体的结论。

  这个特定持续的时间不一定,若是材料达到符合标准的程度,也许持续两个月也没有结果。

  如果材料性能不达标,一个月内的检测数据就会有一定体现了。

  ……

  光压发动机设计项目正式展开。

  凹面反射镜的研究是重心之一,另一个关键就是搭建电子系统,任何高端的设备,完善的电子系统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研究组有十几个电子、计算机专家,他们组成了计算机组负责底层电子系统的搭建,电子系统要拥有汇总监测数据、检测数据、数据计算、自动化控制调整等多种功能。

  现在电子系统才刚准备构建,系统的框架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王浩有一份大型火箭控制的系统源代码,他只节选了其中底层的部分,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修改。

  这也是电子系统构建的基础了。

  电子系统,就是光压发动机的软实力,是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的,无论任何时候都必须要保证电子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在电子系统搭建的最初,王浩直接参与到工作中。

  他和保罗菲尔-琼斯以及军方、科学院派来的五个计算机专家,一起把系统框架制定好,后续则是要完善框架内容,工作就变得繁琐了。

  到这一步,也是技术工作。

  但工作变得繁琐以后,就发现人手有些不够了,像是一些大型的软件,都是几百人的团队负责的,十几个人还是太少了,即便是工作效率再高,只是打出代码都需要很长时间。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