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正投入经费去进行论证研究的。

  个人以及参与的机构,也只是负责自己领域的研究,他们拿到了经费,自然也希望能有成果。

  同时,有些人还有了信心。

  比如,汪百川的团队。

  他们最开始对于核聚变的研究也没有信心,但后来了解了最新型的点火技术以后,忽然觉得控制核聚变是有可能实现的。

  汪百川私下里就说道,“我们知道了点火,那肯定是一项非常非常恐怖的技术。”

  “在湮灭力场的技术领域,我们是世界第一。”

  “那么是否存在其他很可怕的技术?或许都超出我们的想象。”

  “现在这个研究是王浩院士发起的,他们掌握什么保密性的关键基础也不可能说出来。”

  “就像是空舰飞行器,超级隐形技术……能想象吗?”

  “反正,我觉得有希望。”

  王浩的名字确实能够带给人信心,放在实际上,他也足以被称作是‘传奇人物’。

  很多人都觉得跟着王浩做研究是有前途的。

  这就是信心的来源。

  近一段时间里,核聚变论证项目也进入到‘收获期’,两三个月时间已经足以让一些论证和实验有点小成果了。

  所以汤建军和王烨都非常的忙碌。

  他们负责核聚变论证项目相关的工作,需要处理方方面面的事务,好多的成果和想法提交上来都需要去管理、审核。

  他们商议了一下,决定建立核聚变论证项目委员会。

  核聚变论证项目委员会负责组织专家评审团,负责一个个成果项目的评审记录以及其他工作。

  这样论证项目就能有条不紊的推进。

  与此同时。

  王浩也忙碌起来,他去了f射线实验基地。

  目前,F射线实验基地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完善微米级颗粒性材料支持建造的F射线发生设备。

  这个工作一直在进行。

  现在他们终于在新装置上安装了螺旋磁场以及其他辅助设备,下一步就是激发内部的小型核反应堆。

  为了保证装置不出现任何问题,就必须要非常谨慎的进行检测研究以及设备的调试。

  王浩到现场看了一下实验装置,和核物理研究所的团队沟通了一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