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四百一十三章 技术公开,王浩被冠以‘伟大’之名!(2/7)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量的作用,而反重力场能够降低粒子活跃性,也就是直接降低反应速度。

  两者加在一起,就可以作为‘核聚变的场力容器’。

  汤建军一直从事核磁方向的研究。

  过去几十年时间里,他投入了很大精力在核聚变的研究上,还带领团队制造出了小型的托卡马克装置。

  在了解了强湮灭力场技术后,他坚信‘核聚变的场力容器’加上托卡马克装置,就能做到对核聚变反应的有效控制。

  “两个技术加在一起肯定没问题。”

  “研究是有希望成功的!”

  “我们解决了大部分难题,已经可以开始研发了……”汤建军不断说着,希望核聚变研究能得到支持。

  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说服王浩同意进行核聚变的研究。

  那样他至少能参与其中。

  王浩肯定了汤建军的说法,“汤院士说的没错,两个技术加在一起,确实能解决大部分难题。”

  “如果进行核聚变研究,就会要这种方式进行约束。”

  第二决策人和徐老师都听的心花怒放。

  他们自然知道核聚变研究有多么重要,若是能够真正制造出核聚变约束设备,真正掌握了控制核聚变的技术,带来的作用几乎不可想象。

  如果是其他学者提出同样的看法,他们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但是对待王浩必须要给予绝对信任。

  核聚变技术的诱惑太大了。

  接下来,他们和汤建军站在了统一战线,一起对王浩进行‘核聚变研发的劝说’,甚至许诺争取每年超过千亿的经费。

  最后王浩还是摇头拒绝。

  他依旧是那一套说辞,“现在研究核聚变太麻烦了,耗费时间和精力不说,也有些得不偿失。”

  “如果有更好的材料,再让设备的技术性更强、容错率更高,到时候,才是开启研究的好时机。”

  “其实我们现在的研究,不管是湮灭力场还是材料,都是在为核聚变做技术积累。”

  第二决策人和徐老师这才安心。

  领导组结束了考察工作就返回了首都,回去的路上,第二决策人和徐老师一直坐在一起,话题已经从f射线、湮灭力场,转到了‘畅想核聚变技术带来的改变’。

  首先,有了核聚变技术以后就能够用来发电。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