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二百二十六章 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王浩:没人比我更懂方程求解!(2/6)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扯到重点项目,而且是肯定要审批的项目,科学基金会那边,申请通过以后就把经费打了过来。

  王浩当即决定先发奖金,给林伯涵、比尔卡尔都发了二十万人民币。

  这就是先期奖金了。

  很多项目都是经费下来先发奖金,目的就是鼓励科研人员继续努力。

  科研人员也是要生活的,奖金就是他们的额外收入之一,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项。

  等资金到位以后,研究自然就开始了。

  不过半拓扑构造的研究,还没有想法思路上的突破,王浩也并没有着急,他开始了另一项研究,也就是杨-米尔斯方程。

  新的研究,还是要从学习开始。

  王浩找了大量的论文资料,其中都是有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还包括几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以及菲尔兹得主的研究。

  其中的每一个研究,都需要不短的时间才能全部弄明白。

  他倒是也没有着急,只是耐心的看了起来,学习也是打基础的过程,打基础同样能够增加灵感值。

  一个月时间,任务一的灵感值增加了5点。

  相对于s+级难度的研究任务来说,只是学习一下就能增长5点,增长速度已经非常快了。

  王浩也感觉有些诧异,因为他研究NS方程时,并没有这种增长速度。

  当时没有思路的时候,几乎是一点都不涨的。

  “难道是因为杨-米尔斯方程更容易”

  “不可能!”

  “或许,只是第一个小研究比较容易“

  王浩有些弄不明白,但灵感值增长速度快总是好消息。

  在不断的学习打基础的过程中,王浩也关心了学生的研究进度。

  主要就是邱会安。

  邱会安对于勒让德猜想的研究,依旧卡在最后一步,他正打算利用一种函数分析法,来解决最后的问题。

  “函数分析法相对比较复杂,但我认为,是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王浩给了一句点评,他发现邱会安受到自己的影响还是很大。

  大概也是因为研究了很多他的成果,就导致想法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数学分析能做很多事情,但有些数学研究工作,并不需要用到数学分析方法。

  像是这种数论领域的猜想,大部分也不需要用-->>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