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的,大早上传给我不就好了,不让我睡觉?”

  “真是缺大德了!”

  ……

  又是新的一天。

  137所的主研究楼,重新变得热闹起来。

  一楼边侧办公室,丁辉正在整理着文件,他三十二多岁的年纪,在所里属于年龄偏小的,但因为数学水平很高,是所里重点培养的人才。

  丁辉也是所里‘年轻一派’的代表,或者说是‘新颖派’的代表。

  年轻一派会有很多新想法,他们是敢于创新和探索的,针对导弹轨道的研究方向上,他们都支持探索新的变轨模式,而不是继续沿用老的方式。

  丁辉也正在和其他人说着,“我们应该找一种新的方法。”

  “导弹发射后,可以用各种变轨方式,但下落到击中目标,才是被拦截的高峰期。”

  “这一段,采用钱学森弹道是一种方法,但钱学森弹道有局限性,而且可能会被分析出来,很多常规导弹也无法采用这种复杂弹道。”

  “我觉得可以用偏侧制造推力的方法,只是路线计算上很难……”

  他说着摇了摇头。

  袁志林也走进了办公室,他并不支持丁辉的想法,因为丁辉所说的方法感觉看不到希望。

  他当然知道那种方式更好,但怎么去做呢?

  不能只说不做吧?

  如果继续研究钱学森弹道,多研究出几种变轨模式,再加上技术上的突破创新,自然可以让导弹成功突破拦截。

  当然,这种方式确实有局限性。

  比如,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普及,也只有那些特殊的导弹,才能够拥有这样的技术,单枚的成本也是非常高昂的。

  他说道,“丁辉,我仔细想了一下,你说的还是没道理,我们不能在一个不确定的方向上继续研究。”

  丁辉顿时道,“任何研究都是从零开始的,而且我们还不是零,我们可以去论证,可以去仔细研究。”

  “怎么就不是零呢?你有确定的方法吗?”

  “没有方法可以想,我认为有好几种模式都能实现,只不过需要仔细的研究,难道因为有难度就不研究了吗?”

  “我当然不是那个意思……”

  两人又说了起来。

  这已经是办公室的常态了。

  袁志-->>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