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跟田桂林说过话,没有想到对方会因为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两人还是微笑的握手,互相寒暄了一下。随后,一群人慢慢往前走。张益方、田桂林以及王浩走在最前面,他们再次谈到了普仪探测的工作。这次田桂林介绍了很多,他也说出了自己对于普仪探测项目的理解,“超子数量还是太少,想要测定出正-负科西超子衰变的不对称信号,就必须制造出大量的超子,但是,我们的实验规模还是太小了。”“现在我们都有一种压力、一种紧迫感,如果国外的机构提前完成了研究,我们的工作将会完全失去意义。”这是很多人担心的地方。科学研究也是有竞争的,尤其是同一领域的研究,其他机构有了成果,那么做同一方向研究的人,一切的努力都将会失去意义。国际上做科西超子衰变研究的机构有好几家,阿迈瑞肯有两个实验室,都专门有针对性‘生产’科西超子。如果让他们先完成了科西超子的研究,发现了正-反科西超子的不对称信号,也就是发现了科西超子的‘CP破坏’,谱仪探测项目就失去了意义,他们花费了十几年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当话题说到这里的时候,好多人都沉默起来。王浩笑道,“田院士,也不用这么悲观啊。国外机构不是说能制造出千倍的科西超子吗?但他们不是一样没有测定出来?一定程度上,或许说明想要通过增加超子的数量,来测定CP破坏是不可行的。”他这么一说,其他人也轻松很多。张益方则是问道,“王教授,以你的理解来说,我们为什么测不到正-负科西超子衰变的不对称信号呢?有没有一种可能,我只是说可能……”“理论是错误的?”张益方的话一出口,其他人顿时又沉默了。理论物理的研究就是这样的,即便有些理论被全世界所认可,但也不一定是正确的。现在大量的物理机构都为围绕粒子标准模型展开研究,但谁也不敢说粒子标准模型就是正确的。即便是那些已经发现的现象,因为都是微观上存在的现象,只能检测到一些信号,理论则是对于信号、数据的分析解释。这些分析解释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就像是理论物理中的很出名的弦理论,很多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围绕着弦理论展开研究,其中最着名的莫过于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菲尔兹获得者爱德华-威腾。爱德华-威腾的一生都在研究弦理论,并把其拓展为解释多维空间的超弦理论,以及更加完善的X理论。甚至,爱德华-威腾拿到的菲尔兹,也是凭借完善弦理论过程中所塑造的数学逻辑,是研究弦理论的附带产物。如果有一天弦理论被证明是错误的,也就表示爱德华-威腾一辈子都是在做错误的研究。那绝-->>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