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坦然接受自己不是完美的人。”

  “陛下说的是,这想必就是枢相的病因了。”

  王锡爵跟着附和道。

  朱翊钧沉着脸道:“所以恶意编写这类只重点体现其劣迹与过错之处的书是真的可恶,很该全部烧掉!”

  “战场上,倭寇与鞑子没能让戚卿倒下,反倒是因为文人的几句看上去只是阐述一些劣迹与过错的文句而倒下了,真正文人的笔,才是杀人的刀啊!”

  朱翊钧说着就又吩咐道:“下旨给翰林院,以朕的名义拟一道诏书,载于各大官报颁发,而诏书内容当写明,对万历十年以前的诸臣劣迹过错,要结合当时是旧礼推行的旧时代现实情况来看,来理解当时君臣的过错!”

  “无论是当时的君主,还是大臣,只要不是通敌卖国和谋逆的大罪,其余诸事都可以归结于是旧礼所致,而不能因此就断定此人有过错!”

  “故为避免混淆,对本国本族有大功之人,要求不但不能追究万历十年以前的非谋逆与通敌之过错,还不能评议与记载,以全其节,保其身后名,此为新礼应有之仁!”

  “而有犯此诏者,皆以包藏祸心、欲乱国体为由皆处斩立决!”

  “另外,鼓励民间士民揭发,揭发有功者,可根据实际情况明奖暗赏。”

  “照此颁发,如此也就不算是不教而诛!”

  朱翊钧说后,申时行便拱手称是,且道:“陛下圣明,如此,可慰天下老臣心也!”

  “臣附议!”

  “此诏也算是避免天下人因朝廷为私编书籍而杀人和为何有功者不能究其前过而困惑,也让他们能够理解有功者,而能让他们知道,于国有于族有功者依旧是值得他们崇敬的,所谓在万历十年以前的过错并不影响其忠贞和正直,而不问不得评议万历十年以前于国家民族有功者的过错,则才是对于国于族有功者最好的礼重。”

  “此为新礼之仁也!是结合实际而行的仁道!”

  王锡爵跟着阐述道。

  朱翊钧颔首,然后对申时行、王锡爵说:

  “你们一个是状元,一个是榜眼,到时候对这诏书也要多多润色,尽量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而可借此开民智,是民众知道怎么理解怎么分析朝廷所施之策,和怎么看待时局与个人的关系,而不能只知评议个-->>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