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政务的情况,而不是质疑执政者这样做的正确性,而选择抗命或者阳奉阴违。

  当然,朱翊钧知道,这不排除有张居正提前和徐阶这些士林领袖人物通了气,且也布局了多年的原因在,使得巡抚巡按们还愿意给他张居正面子,配合他改制,如实交待自己的问题。

  “这么说来,朕还不能太苛责他们?”

  朱翊钧也因此问着张居正。

  张居正拱手:“陛下圣明!陛下改考成之制,不是与天下数千臣僚为敌,是引导其公私,燮理其阴阳。所谓,君如父,臣如子,陛下用权于臣非是杀灭之,而是使其成才,而可利国利民。他们皆是天子门生,是陛下理天下弊病之药石,非欲除之寇。”

  朱翊钧微微一笑。

  他不得不承认,张居正教自己,明显是从来没有打算让自己这个皇帝把官僚阶级当敌人,而是在竭力地说服自己这个皇帝相信大明的官僚们,用好大明的官僚们。

  朱翊钧对此理解。

  毕竟张居正也是这一份子,他就算是一个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也是其中一员,不可能真的要怂恿他这个皇帝踏尽天下公卿骨,宁信家奴不信儒士。

  “先生既如此说,为何最后还愿意用赵贞吉?”

  朱翊钧有些好奇地问道。

  因为朱翊钧已经通过厂卫知道,赵贞吉一进京就扬言要尽黜不称职的官员,还要将所有六科不称职的官员调任外官。

  在这个时代,调任外官,对于六科而言,是很重的惩罚,基本上意味着仕途的质量要大打折扣。

  甚至大部分人因此的仕途终点就只能到从三品以下。

  无疑赵贞吉是比张居正还要狠的人。

  所以,朱翊钧才问起了张居正。

  “回禀陛下,赵阁老非和光同尘之人,故臣荐用他,在一个诚字。”

  “为臣者,事上宜以诚,诚则无隙,故宁忤而不欺。赵阁老虽不体下,但可为陛下良臣;而百官虽对他惧但也因为其诚,而不会有怨,用他正利于陛下施仁德慈恩于天下,又不失用人之明。”

  张居正回道。

  “朕明白了。多谢先生指教。”

  朱翊钧笑着说道。

  张居正立马拱手作揖:“臣惶恐!”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