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惠民,使百姓增收。”

  “陛下!朝廷解小民之困足矣,何必一味助其富若缙绅?”

  “治政首要在于富国,其次强兵,而可使宗庙社稷长治久安,而惠民不过顺带之事而已。”

  “陛下如今旨在富民,非是牧民之良策。”

  “盖因人无所足,民一旦富便会求贵,一旦贵便会求安,是故,陛下若不崇俭以压人欲,则必难以填众人之欲,而社稷难安也。”

  张居正这时说了起来,且道:“陛下或许当再读《韩非子》、《商君书》,而不仅仅是通鉴!”

  在一旁负责起居注的沈鲤正执笔快速记录朱翊钧和张居正的对话,且因为听张居正这么说,而猛地抬起了头,诧异地看向了这位也算是自己老师的首辅。

  他明显也意识到,天子真的与首辅张居正,在治国理念上起了冲突。

  朱翊钧也知道,儒法兼修的张居正一直是站在维护大明整个统治阶层利益的角度在改制,在教导自己,而并不是真的站在庶民百姓一边,真的一心要让庶民百姓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对此,朱翊钧也不感到意外。

  因为张居正改制的确真的只是为大明的国祚能长久下去,社稷能长治久安而已。

  所以,张居正在进行清丈田亩这样的改革时,是以规劝的口吻在劝这个时代的大地主们,如要“出其百一之蓄,以完积年之逋”之言。

  以及,在朱翊钧面前表达其改革目的时,张居正也只是说:“终身乘坚策肥,泽流苗裔”,即只是想让他这个君主将来日子好过,还能泽被后世君王。

  而非是说要富天下之民,真的让天下百姓摆脱地主阶级的压迫。

  朱翊钧作为皇帝,自然不能说张居正这样想不对。

  而他也不可能要求张居正作为一个士大夫一员,就真的觉悟高到要为全天下庶民百姓谋幸福。

  可朱翊钧既是皇帝,这个时代的大地主们的代表,他的皇庄所占田亩本身就证明了这一点;但他也是一个来自后世受过十多年教育的人。

  他比张居正要多知道一些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知道人不是真的就能当牛马来对待,另外,也不可能真的指望一时间的改革,就能彻底结束熵增。

  所以,朱翊钧这时只问着张居正:“先生觉-->>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