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变阁臣铨叙之制,就趁机不让他们再入阁。

  两人也自知不当辜负张居正的荐举之恩,而认真去地方上巡视起来。

  王国光没有必要出京巡视。

  他能入阁就是因为朱翊钧要求新阁臣必须既有地方执政经验,才有的入阁机会。

  而王国光本人也的确是从任知县开始进入仕途,而且还任过两任知县。

  所以,张居正荐举他入阁,就是有意按照朱翊钧的要求,让他在内阁能够因为有地方执政经验,而可以更好地处理好地方上上报的各类政务。

  王国光入阁后,新的吏部尚书则由刑部尚书刘应节接任。

  而新的刑部尚书则由吴百朋接任。

  礼部尚书则换成了潘成。

  整个万历六年的阁臣公卿算是再次大换了一次。

  王国光入阁也算入的及时,在他入阁后不久,本来还可以代替张居正,能替朱翊钧处理各类政务的老臣赵贞吉就溘然离世。

  接着,做了张居正多年副手的吕调阳,也因为朱翊钧在赵贞吉溘然离世后给他下手谕说,当大事多派人问元辅张居正,而小事多问王国光,而自感苦闷,觉得自己终究不过是摆设,实在是难以发挥作用,也就执意归去养病。

  朱翊钧知道吕调阳的尴尬处境,但也的确不放心让一向以老好人着称的吕调阳主持政务,倒也同意了他的离开,还在其致仕时,对其加了少师兼太子太师的官衔,也算是褒奖其夹在张居正、赵贞吉之间同辅这么多年的辛苦。

  让朱翊钧不得不承认的是,还是张四维坐得住,即便明眼人都知道皇帝和张居正都更相信王国光主持内阁的能力,尤其是在赵贞吉也离世后,但他并没有同吕调阳一样,因为觉得处境尴尬,而因此上疏请辞,依旧兢兢业业的在内阁同王国光共事。

  【讲真,最近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huanyuanapp安卓苹果均可。】

  朱翊钧很痛惜赵贞吉的离开,就如同痛惜谭纶的离开一样。

  但这也是无法避免的事。

  要不是因为他给了赵贞吉再次起复使其心境变好而能多活了一段时间,按照原历史,在万历四年,赵贞吉就会离世的。

  毕竟嘉靖留给他和隆庆的名臣的确很多都老了,到了万历五年以后,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