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已经成年,也意味着会践行更多的大典大礼,如耕籍礼和谒陵礼,以及各种祈雨祭天等礼。

  他以前还能以年少为由推脱,而将来,他很难再以此为借口进行推脱。

  除非,他还想同原历史上一样在张居正去世后没几年就直接摆烂,各种礼仪能拖就拖,拖得文官们受不了也挂冠罢工为止。

  但帝国的设计者,的确设计了很多的礼仪,让朱翊钧将来会不得不在礼仪上耗费更多的时间。

  而这无疑会大大影响他处理政务的精力。

  不过,似乎帝国的精英们,也就是主持政务的文官们,都不在乎皇帝在处理实际政务上会不会因为礼仪而耽误,而更在乎皇帝有没有认真完成各项礼仪。

  在以礼治国的儒家社会,他们觉得皇帝在礼仪上的认真,会比在实际政务上的认真更重要。

  但朱翊钧自己清楚,他每因为完成各项虚礼所耽误的政务,都要对这个国家造成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在首辅等阁臣公卿不称职的时候。

  现在的朱翊钧还好,他有张居正这个良辅随时地替他处理好各类政务,而避免他这个皇帝因为礼仪的耽误而致使许多政务被错误执行,进而酿成民变或者灾变。

  别小看朝堂上的一个政策失当,到了下面,具体执行到一普通百姓身上时,一个小失误往往会造成家破人亡。

  只是这个时代的统治者,忽略了个体和每个具体家庭的感受,而更在乎宏观上的礼仪制度是否得到完美执行。

  所以,政务上的失误往往不被重视。

  但朱翊钧重视,他知道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具体一个普通人身上,是什么代价。

  所以,他担心没有张居正,自己再被各类礼仪牵绊住时,主持政务的大臣能否也能及时修正政务上的缺陷。

  朱翊钧不敢想象,如果他碰到的是一个不靠谱的首辅,要么只知道捞钱,要么只知道躲避责任,要么不爱得罪人,那大明中央朝廷的各类政策,也不知道会因为各类礼仪的耽误,而出现多大的问题。

  正因为此,饶是张居正现在只是离开京师短暂的一段时间,朱翊钧还是心里有些无底。

  他不是怀疑自己不能主持好政务,他是担心张居正走后,谁还能在他被各类礼仪牵绊住时,还能及时修正每项政务-->>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