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断?二位还是先回大同馆,陛下已经吩咐浙江、福建、台湾了,尽快探查琉球实情。若有琉球子民逃难至大明,也吩咐了先安置下来。”

  毛龙吟和尚元失魂落魄地离开乾清宫。

  “法司,上国不肯帮忙吗?”

  “怎么帮?”毛龙吟恍惚地回答着,“借兵好说,怎么还?殿下,臣愧负王恩,以致王上身陷贼寇之手,生死未卜……”

  他听得出来大明皇帝的言外之意。

  提到什么粮饷、抚恤、封赏,那就是大明并非只为上国大义就帮助藩国。

  考虑得失,那就是考虑利益。

  可是突遭劫难的琉球,能拿什么利益请大明出手?

  而他一个臣子,加上一个没继位的王子,又以什么身份替生死不知的琉球国王作主,与大明先商议好?

  西暖阁内,朱厚熜说道:“先拖着吧。此事至少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在诸国使臣面前形成征讨日本的大义声势,一是以琉球为蓝本,让一些小藩国知道取舍。”

  严嵩点了点头:“臣明白了。”

  仍旧是那个宗旨:大明册封诸藩,是要诸藩国主或首领能够保境安民。

  过去自然能说大明对诸藩只能采取羁縻之策,是不得以而如此。但如今以大明军力、交通之便、科举取士之多,实则可以另有选择了。

  这就是横亘在诸藩面前的大势:过去那样的土皇帝日子就是一去不复返了。

  航海技术进步了,海洋上小国之间的来往比过去便利了太多,摩擦也就会多出很多。

  海洋上尚且如此,陆上接壤之邻国间呢?

  大明以至强之资,提出希望诸藩子民能够安居乐业、生活日渐富足的目标,这本身就站在大义上。

  而已经搜刮民脂民膏惯了,观念、手段、实力都落后的诸藩国主、权贵,如果跟不上大明的需要,被视为敌人、吊民伐罪又有何不可?

  琉球在这里求助,殊不知大明首先就可以诘问一句他们怎么保境安民的。

  这是严嵩要去操心办理的事。他离开乾清宫,看到了在门口克制焦急的郭勋,只是点了点头。

  郭勋没有对他多说什么,终于等到皇帝让他进去之后,他首先就是大礼跪下,然后闭口不言。

  朱厚熜皱了皱眉:“伱这是犯了什么事?”

  “……臣……臣请单独奏对-->>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