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员,除总理河道衙门……”

  张璧向皇帝报告着缺席的一些人。

  平常的国策会议,人数只有一小半。但大国策会议,诸省总督、左布政使,还有其他一些新设的要害部门,总人数多了不少。

  此刻国策殿内坐着的,就是大明绝对的权力核心。

  张璧只是主持流程,真正主导会议进程的,自然是皇帝。

  “今年大国策会议,不同以往。”朱厚熜高居宝座之上,环视着众臣,“太史公编修史册,华夏自共和元年起,年年有信史,今年已是第两千三百八十一年。大明开国,则已一百七十三年,朕御极已逾二十载,大明气象一新。到此时,朕心里装了几十年的大业,君臣该当议一议了。”

  人人心里都知道,陛下要说“天下大同”那四个字。

  “此前,在位最久之帝王,是汉武刘彻,凡五十四载。今外族称我华夏百姓为汉民,盖汉武威震寰宇之功。汉唐以来,我中国疆域代有变迁,国力涨落不断。然遍翻史册,无有千秋万代之王朝,何也?不明何为国,只知谁家江山。”

  在康乾之前,在位最久的帝王就是汉武帝。他做了五十四年皇帝,但真正完全掌权是在登基六年多窦太后去世后才完全掌权。

  如此算来,朱厚熜“剩下的时间”不算多了。

  杨慎很严肃,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提起汉武帝。以武功留名青史的皇帝,把大汉的国库打得日常窒息,这让杨慎有不妙的感觉。

  虽然已经在商议着自己对日本动刀子了,但对外藩的综合主旨不是伐交并用吗?

  朱厚熜继续阐述自己的主旨:“谁家江山,便只有君臣。说到万民,也惯以民力视之。休养生息,是为蓄养民力。若无内忧外患,便以民力供养君臣。若有内忧外患,便以民力平乱御敌。朕以为,正因如此,故而从无稳固王朝,一姓江山屡屡倾覆,神州数度陆沉。可若真要谈到国,那却不同。”

  御书房的两个伴读学士也得以列席,胡宗宪和沈炼各自记录着。

  这既是起居注,更是大国策会议的纪要。

  “国,曰疆土,曰人民,曰政权。生活在一片疆土上的人民,拥戴、信赖政权能保卫他们的和平安定,这才是一个稳定的国。一国人民的民心所向,才是政权稳固的基础。君主得民心,授命掌有权柄,任命百官辅佐,这政权只是国的一角。只重一角,头重脚轻,焉无倾覆之忧?”>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