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的北方:“若真能登临瀚海,自然便是封公之日!赵师,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这一天还有多远,此刻京城之中前来参加嘉靖十一年会试的举子们也在议论。

  从嘉靖五年赤城侯在荷叶山一战中野战败敌开始,大明对北虏的战绩越来越好。先是阵斩了汗庭故主,如今竟然能重新夺回边墙以北的失地。

  高拱也在议论的同科举子当中,他却更加积极地分享着在云南的见闻。

  “诸位听说了吗?交趾宣交使也呈回奏报,那莫氏篡朝之臣,为保权势,也愿献回谅山、谅江、新安三府,更将吉婆岛让与大明设海外商港!”高拱有些兴奋,“外滇诸司重归王化,加上云南新设的孟密府,还有大同北面这数十里地,去年一年大明拓土实同多了何止一省!”

  “篡朝之臣,如何能册封?依我看,便该如张总宰所言,干脆重设交趾省罢了!”

  张孚敬确实做了总理国务大臣,而大明诸省已经只称省而不称布政使司。

  “你是想着,若考中进士,又多了一省数府,可以先历州县再拟台阁吧?你愿去那交趾?”

  “有何不可?肃卿,令尊巡视过外滇诸司。如今伍部台转任南京礼交部,令尊果然升任云南布政使。云南做官虽有些险,却也是建功立业之所。肃卿更是去昆明呆了一年多,听说上一科的探花郎杨维约杨大人也是在昆明做知县……”

  大明的新气象,在年轻士子身上也有所表现。

  历经嘉靖五年的考分制、嘉靖八年的新学制和新考纲,新学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有志功名的年轻士子的思维。

  他们也渐渐有了大一些的视野和心气,畅想着大明会不会有盛唐般的气象。

  至少现在,南北的喜讯都传入京城,大明都城中的百姓们都在欢歌笑语。

  鞑子不像过去那么令人闻之色变了,这就是离边镇极近的京城百姓心中最好的改变。

  二月的朔日大朝会,午门之外早早地就聚满了文武群臣。

  最前面的,是张孚敬。

  历经十一载,他终于位极人臣。

  而在他身后,除了八位国务,便是严嵩、杨慎、黄佐、刘龙、桂萼、翟銮、刘天和、顾鼎臣等人。

  他们分别是文教部、财税部、人事部、礼交部、司法部、民政部、工商部、国防部的尚书。

  这一次大换届之后,虽然张子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