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犯险前往是冒失之举,但好在结果不差。”朱厚熜向他指指点点,“你啊,该好好感谢俞大猷。若不是他在黄崖山把套虏先狠揍了一顿,衮必里克见你只两千人在侧,定不会多疑。那样一来,你就是在荷叶山了。”

  说罢语气一缓,轻声说道:“你可没有李瑾的本事。”

  郭勋听他提起李瑾的名字,脸上也严肃起来:“臣领兵接敌,确实不如赤城侯。”

  旨意既下,如今人人说起李瑾,都要尊称一声赤城侯。

  在援军都还没来的时候,他率区区数百兵卒出镇安堡阻截鞑子从镇安堡北侧边墙突围而出,功劳已经足够大。他若惜命,也许能活下来。但他若惜命,也就不是李瑾了。

  “既忠且勇,对勋臣来说也够了。”朱厚熜顿了顿,“接下来这两年,你先继续呆在大同。你只记住一点,像对待俞大猷一样,对待其他有本事的将官就行。让他们能安心练兵,有机会立功。”

  “臣明白。”郭勋立刻又试探地问起对他而言紧要的事,“那俞大猷……还会留在大同吗?”

  “他不是已经因功擢升你西路分守参将了吗?”

  郭勋顿时开心,这样他在大同的底气增加了不少。

  朱厚熜也再度笑了起来:“看你那模样,还以为你想问你自己。井坪大捷,你功劳不小。这一次,允你儿子仍袭侯爵之位。”

  郭勋顿时大喜:“臣谢陛下隆恩!臣必肝脑涂地,为陛下守好大同,擢选良将、练好边兵。”

  要深究的话,原本不需要这般出生入死,儿子也是侯爵。但如今陛下雄才大略,既然定了勋臣无功都要降等袭爵,武定侯家却成了嘉靖一朝第一家不降等的勋臣。

  陛下终归是有功必赏。

  “起来吧。后面这两年,你不会好过。记住,届时凡事听伯安的。”

  “……大司马?”郭勋愕然看着他。

  “朕已与杨总参、王尚书商议好了,着他改任宣大总督。”朱厚熜说道,“宣大这几年既要应付边患,还要革弊练兵,有王伯安在这里坐镇,朕更放心。”

  “臣明白,臣必不会自恃侯爵,扰了王督台大计!”

  相比王宪,陛下很肯定他郭勋确实更佩服王守仁。

  一场大捷下来,因功升赏者不知多少。边将贪功启衅的,恐怕也不会少。宣大需要更有威望的人来慑服,创造了这次围歼战机的王守-->>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