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此战动静如此之大,俺答撤兵陷博迪于燕山,如何能服众?况且博迪有长子八岁,这汗位无论如何也落不到俺答头上。”唐顺之在反驳。

  “套虏领主衮必里克是他亲兄长,此次折损虽大,却怨不得俺答。套虏之败,是大同西路守军一己之力。武定侯虽去了井坪,胜套虏之时却并未有大同其余诸路大军出力。正因如此,衮必里克威望更将一落千丈。”杨一清点了点河套一带,又点了点宣府、蓟州正北面的察哈尔部一带,“至于陷博迪于燕山……”

  他表达着另一套俺答这个“胜者”的说辞:

  虞台岭大败明军,一天破堡,两日内连克两城,宣府前线至少三万余大军、怀来一带超过五万常驻后备援军被他牵制在这里毫不能动弹。

  可以说,他承受的压力最大。而衮必里克败于区区一个羸弱的大同西路之手,博迪自己要在燕山西麓里磨磨蹭蹭、希望用龙门卫城再次消耗土默特部的实力,俺答听闻鄂尔多斯部大败、担心大同援军再到宣府,他后撤何错之有?

  是博迪身为汗庭之主,格局太小!

  是他以汗庭之名发起的这次南征,有俺答牵制住明军主力,他博迪为什么不快速突袭延庆州或宣府南面?

  大明皇帝只要一往后撤,那就是败局已成。

  在大同明军已经击败衮必里克、随时能从大同抄土默特部后路的情况下,俺答为什么不能撤?

  “依卿等所说,擒住博迪后放回到草原,对大明才更有利?”

  “自然如此。博迪或死或被擒,北元都会另立新主。俺答自然不能立刻问鼎汗位,反而北元新主必须倚重右翼抵御我大明。”杨一清这些老政治家从政治需要剖析这场战争,“反而博迪若回,他虽有一败,却仍是北元之主。右翼已然坐大,左翼则更需拥戴他与右翼抗衡。俺答也不能利用北元新主需要先慑服左翼的时间,在没有后背威胁的情况下继续寇边。”

  朱厚熜在思索着。

  在他心目中,这次作战计划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俺答,这个俺答的雄才大略,对大明的威胁大多了。

  战场上的消息传递要花时间,更靠西面的俺答会提前那么一两天知道消息。

  就这一两天的时间,博迪就身陷燕山了。

  现在还是俺答实力不算雄厚的时期,但他已经在这次战事中随机应变,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

  经此-->>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