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后就说道:“朔州中路参将李瑾,是个有勇有谋之将。便是西路参将刘铠、游击李鉴不能敌,朔州必无大患。”

  “报什么领军过万大举来寇,依杨卿经验,实数有多少?”

  “不会超过五千,北元诸部之间也不太平。这些年寇边,都是诸部自行其事,并非那小王子督帅各部大举来犯。以一部之力,能有三五千骑南下便是大动静了。”

  “这么看来,刘铠、李鉴是已经怯战了,故而夸大其词,说不定已经弃守井坪。”

  杨一清沉默不言。

  武将大比,西北边镇也一共送了几员大将来京。

  那俺答寇边,也不知是不是探知了这情况。

  刘铠、李鉴是差了些,尤其现在他们原先的主将、朔州卫的指挥使还在密云那边参加演习呢。

  到了武英殿里,王守仁和张经等人随后陆续被传召而来。

  皇帝和杨一清等正围在舆图边。

  “井坪守御千户所是足额官兵,千又九百余人。”杨一清介绍着情况,“既是绕开了大同正面,自井坪南下,那便仍是为了劫掠。”

  朱厚熜眼神有些阴沉:“是察哈尔那边的套虏,还是丰州滩那边的俺答部?”

  “应是俺答部。”

  杨一清看了一眼王守仁,只见王守仁也点了点头:“臣也这么认为。昔年达延汗分左右两翼六万户,如今博迪汗正忧心于兀良哈与喀尔喀的内乱。当此时节,他不敢冒险。若在我大明吃了败仗,他就无法再复其祖声威了。”

  “……俺答。”朱厚熜低声念出这个名字。

  朱厚照从登基起就生活在北元那个中兴之主达延汗的威胁下,而嘉靖一朝,面对的北面敌人中最强悍的实则只是北元右翼三万户之一土默特部的领主俺答。

  从嘉靖二年之后,俺答再一次对大明出手了。

  小规模的寇边劫掠几乎年年有,这一次的阵仗算是大的。

  朱厚熜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急不来,还没到算总账的时候。

  “速速议一议,把旨意和军令都传过去吧。”朱厚熜顿了顿之后说道,“守土有功者,朕不吝封赏。”

  他信任杨一清那四年多在三边打下的基础,也把主要的决策放给了他与王守仁两人。

  前线有前线的常规应对,军务会议这边则会给出更系统的调动部署以向俺答释放压力。>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