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这一块要由通驿局负责了,与军马有关的厩牧之事又会改成向群牧监采买。

  但黄宗明区区正五品,是无法在陛下和朝廷中枢的决意下能怎么反对的。

  听说了皇帝在谨身殿给通译局的总裁、经理们亲自授课后,黄宗明其实有一点后悔没有直接去通译局。

  能离皇帝近一点的,都是更好的去处,大明原先的官员升迁路径已经变得越来越多了。

  望着面前的繁忙景象,他看向了崔桐:“崔郎中,这份官报,都出自你的同科林希元之手吧?”

  崔桐是正德十二年的探花,林希元却是那一年的三甲而已。

  但如今,那林希元作为总编,却有着至少每半个月与皇帝见一次面的机会,而且办公的地方更是直接在紫禁城内。

  相比起来,他这个总编竟比要掌管明报行全盘诸多杂事的总裁邹守益更重要。

  崔桐听出了黄宗明语气中传达的另一层意思,他只是淡淡地说道:“懋贞本有大才,如今却也如履薄冰。这《明报》以简体字行之,崔某还有忙不完的公务。既然此处井井有条,崔某就先回去忙了。刘驿总,那《嘉靖字典》,还要劳烦务必随报送至各衙。这件事,还关于薛郎中自己的考功呢。”

  薛蕙闻言苦笑。

  没错,作为吏部考功清吏司的郎中,从明年开始,吏部对官员的考功内容又多了一项:公文是不是用简体字来呈递的。

  而这件事推行得怎么样,既关系到崔桐这个主管着大明文教事宜的仪制清吏司郎中的考功,也关系到他薛蕙本人的考功。

  “……自不敢懈怠。”

  通译局成立伊始的两个大单,一个是来自明报行,一个来自朝廷诸衙的年度公文递送。

  原先的驿站、各部门与各部门之间,账实在难以算清楚。

  刘瑜现在感觉到很头大。

  驿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又分散在全国各地。

  驿站运营的成本,既有原先来自兵部的拨款,也有来自地方的课税。

  驿客经过驿站时,驿站除了提供地方居住、负责饮食,还要有两大块的主要支出:役夫配给和驿马、驿船、驿车等物资配给。

  虽然各有标准,但到了地方上自然会超出不少。

  能享受驿站服务的,都是用符验、堪合。但符验堪合的管理,也是混乱不堪。

  刘瑜知-->>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