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些参策还必须一边在朝会和日常党争上演戏,一边商议新法步骤,完善陛下这套新儒学框架的精力比王守仁少多了!

  难道要把这个儒学再一次革新的机会让给心学?

  守孝中的王守仁闭关了,他万万没想到回来之后会连遇两桩大事。

  参策们导演大戏那且由得他们去,只是数日之前收到的这天理、物理、人理之说让他也大受震撼。

  当年格物的经历令他刻骨铭心,他也认为那是误入歧途,后来才有龙场悟道。

  但如今陛下却说,格物致知应当是知物理,而他这致良知也不算有具体的法子,太看重天赋。

  王守仁本以为陛下是更认可心学的,但没想到,陛下实则有了更高的认识,要取各家所长再造儒学。

  六经注我的时代,改造儒学不算什么狂悖之举,程朱不就是因为做成了这件事才称贤的吗?

  而如今这套天理、物理、人理之说,可谓是能把墨家、法家等诸多杂家的学问都兼容进来。

  打散了之后,有的可以往物理里塞,有的能往人理里塞……

  新天地在面前打开了,现在国策会议上每个人都很激动吧?

  这可能是一次不需要强行罢黜百家使得儒家独尊的机会,是儒家真正把各家学问包容进来的机会。

  如果做成了,新法有新儒学作为统领,纵然官绅会因为当前赋役方面的得利受损而不甘,却也不敢背离自己得以享受这些利益的根基。

  三五十年后,如果新儒学大成,他们的子孙都得凭此进学出仕!

  再有还在商议的官吏待遇法……

  新法到了此时,也许真的称得上“君臣一心”了。

  参策们是真的有了动力。

  王守仁静思之后,认为自己不需要在这件事上着急。

  嘉靖五年之前,“新党”和“旧党”必定会进一步在学问层面同样交锋,这才是陛下需要的局面。

  五年之后天下大改,届时第一个要动的,恐怕就是科举!

  ……

  已是七月中旬,各省参加乡试的秀才们陆续奔赴省城。

  十九岁的徐阶收拾好了行装,准备前往应天府参加他的第二次乡试。

  “聂提举对你十分看重,这次不要有心魔。”他的父亲叮嘱着他,“一定能高中的!”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