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日他是力主让涉案九卿留任的,兵部尚书王宪也不得不卖他个面子。

  至于郭勋、杨一清、夏言,昨晚就在一起喝酒。

  五府其余左都督都到了之后,先是暗暗对郭勋翘了翘大拇指,然后就非常有积极性地开始参与讨论分工。

  杨一清和张永还是老熟人、老朋友。如今掏了钱宁、江彬的家产,又有储备不少银两的密库,这场小会就不仅局限于裁撤冒滥及重设三大营了,还有与武备有关的诸多事务。

  “诸位,陛下处乱不惊,群臣服膺。京营嘛,虽然眼下不必因为内忧而仓促,但陛下志存高远、思虑周全,三大营成军后能胜敌,陛下之期望反而更高!”

  蒋冕拱手朝北面虚敬了一下之后继续说道:“为解君忧,我等当群策群力,以国策为先!制台,您久历边事,在座知兵者,以制台为最。夏给事清查冒滥奔波多日,也必已成竹在胸。诸位公侯德高望重,诸将敬服。这桩国策,冕与大司马就要仰仗诸位一同推行下去了。”

  他满脸都是笑容,杨一清先谦称不敢,同时很佩服新君的这一手。

  今日之后,内阁整体就不再局限于过去本质上的参预机务秘书性质了,而是真的亲自领办一些重大国策。

  蒋冕之前刑部大堂那一跳,虽然没能当场把杨廷和架上去而最终请辞离开,却也成为了领办这桩军政最合适的人选:四个阁臣里,皇帝清楚他更积极、更想得到皇帝信重。

  现在这桩国策推进的小会上,没有杨廷和在侧,他蒋冕终于无拘无束地展示他八面玲珑的一面。

  从选立新君的内阁首辅到如今处处被动,杨廷和是真的很难啊,而且实质上“首席辅国”的威望也下降得有点莫名其妙。

  如今国策会议既然设立,御书房伴读学士的微妙存在,皇帝虽然还没有表露出这就要开始行新法,但变革已来。

  这第一桩变革,却会受到在京朝官、三四品以上的齐齐欢迎!

  ……

  御书房暂设三学士,一个首席,两个伴读。

  其中,两个伴读已经由严嵩、刘龙担任,剩下的这个首席就无比重要了:直入国策会议。

  皇帝的标准是给出来了的:首先自然要学问精深,其次就是从阁臣、九卿之外来选,同时皇帝也说了既可能是致仕耆老,又可能是在朝官员,还可能是新科英才。

  “大宗伯,我看此位是专为你设-->>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