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一清沉默片刻,只是平平淡淡地说道:“臣以为,京营重事与边镇息息相关,如今既行募兵制,边镇兵卒不宜选募。然募而选之,纵有兵而无将,终究难成。”

  这只是被各种目光汇聚之后的稳妥开场白,杨一清顿了顿之后就说道:“武定侯所言,臣亦认同。五府之见、边臣参与国策会议之重臣之见,该当重视。此非争权,乃为家国重事计。京营诸将与边镇诸将皆需善战有谋,当此时,臣以为,当以边镇为重!”

  郭勋呆了呆:那昨晚你说的什么漂亮话。

  皇帝却在开启这个话题之后首次开了口:“边镇是重中之重,重设三大营不能让边防空虚。然而京营问题重重,如果没有合适的将领、可行的练兵方法、可靠的后勤保障,那么京营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能解决?”

  杨一清先抿了抿嘴。

  皇帝说话的风格,跟其他人都不一样。

  用的字词更多,有些还很新鲜,但挺准确。

  他仿佛只是润了润唇,脑子里过了这个念头就说道:“臣入京前,已收到诸多老友信件。京中情势、诸王领地情势,臣亦知晓一二。陛下欲重设三大营,精兵足额是第一步,将帅用命是第二步,如臂指使是第三步。”

  这话有点勇,怎么能说京营能不能如臂指使是第三步呢?

  郭勋眯了眯眼盯着他:文臣果然还是不能一条心!

  朱厚熜却开口问:“愿闻其详。”

  “朝中虽事多,然君臣一心,必不至于有剧变。陛下虽继统不继嗣,然如今法统已明,天下已定,藩王兵患暂无忧。”

  杨一清这番话让熟悉他的杨廷和、费宏等人很意外:说得很直接。

  没回避朝堂之中其实纷争不断的事实,但通过“君臣一心”这个词也表达了他的看法:你们其实就是互相之间争来争去,但斗而不破,维持朝堂稳定的念头是一条心的。

  而京营防的是自己人,既然朝堂大概不会发生巨大变化,那么要防的也就是藩王和地方了。法统已明,准备又足,藩王作乱的情况很难出现。

  “既如此,先足兵,渐换将,缓成军足矣。”杨一清继续说道,“边镇精兵猛将,不可因此选调太多。陛下若有忧,当先忧边镇。京营之事,以五年十年计。”

  朱厚熜静静地看着他。

  从提出重设三大营开始,夏言帮五府提出的方略、兵部提出的方略、内阁的票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