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署名用印,司礼监批红用印。六位阁臣所领办事务,人人都对自己给出的意见负责。主办阁臣暂时缺员的,直接呈奏到朕案前批朱。”

  杨廷和双眼微凝:着急了,喊圣明喊早了,只看到了这个大原则对六部的钳制作用。

  严格来说除了首次视朝被打压,在其后的日常事务中,内阁的权威是不断被皇帝认可的。

  具体表现为:朝会上几乎所有没有当场给出态度的事务,都是由相关衙门呈上方略奏疏,经内阁票拟后批朱施行。

  所以杨廷和打心底里是越来越认可这个新君的。

  如果不是皇帝想要变法的信号,不可能那么及时地出现钱宁、江彬案波及梁储、王琼等人的事件。

  但现在,内阁大臣领办事务?

  因为这又是分权,以后每个阁臣就有了明确的事务职责。首辅当然可以什么事都发表一下意见,但要署名负责的领办阁臣却可以选择不听。

  你又不负责任,你可以哔哔,但不要一直哔哔!

  这一点,不光是重新回到内阁的费宏,现在的蒋冕毛纪也会更乐于见到。

  而九卿则长舒一口气,以后要把自己的事办好,看样子似乎只需要招呼好一位领办阁臣?

  那么哪怕是在国策会议上,阁臣也不会铁板一块,一起与九卿争。

  众人无不目光复杂地看着皇帝。

  职权分明终归是好事,杨廷和一时不好反对。

  蒋冕已经有冒头的意思——虽然杨廷和被劝留让他大失所望。

  毛纪虽然很多方面与杨廷和一致,但他就没有自己的期待吗?

  至于费宏……离开朝堂多年,刚回到内阁就能有自己领办的具体事务的话,那也不用慢慢与现任阁臣们较量。

  杨廷和冒头了就是让这三人都不满。

  现在看来,这一刀只砍得杨廷和最狠,可杨廷和既不能得罪其他阁臣,又不能反对御书房伴读学士的设立。

  再进一步来说,他也不能反对国策会议的设立。

  因为这意味着文臣走入权力核心不再只有成为阁臣这一条路。到了九卿或者特恩成为御书房伴读学士就已经初步到顶了:所有真正的大事都绕不开国策会议。

  大家都已经想通了:皇帝的目的,就是要把顶层的决策圈扩大,把他信重的和培养起来的班底塞进来。

  这-->>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