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的。

  大不了就通过这件事让皇帝彻底嫌弃,然后让皇帝批准他退休。他就可以摊手:我尽力了。

  最后,那就是现在也只有杨廷和“敢”站出来。

  许多人都担心心学与新法可能会有关联,可他们也都很清楚刑部大堂那件杨廷和逼得皇帝“惨败”的事情才过去没几天。

  这种时候,只有杨廷和敢站到皇帝面前劝一劝。

  这就是心理学。

  杨廷和必上钩,然后去面对“我摊牌了我学术无敌”的王守仁。

  导演朱厚熜听完了奏报满脸是笑。

  此前那场逼迫梁储王琼的戏码输或者赢,重要吗?

  此时此刻,只要能坐到这十八张椅子上的人里,已经被逼迫得只能依靠皇帝信重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坚定就行。

  去了一个梁储,这不是还有许多新人吗?

  就像此时的严嵩、张孚敬、夏言、王守仁,其实他们都是被低估的,都是杨廷和认为一句话就能搞定的,但其实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朱厚熜的这个心·理局,凭恃的就是王守仁数百年后那份令杨廷和也远远不及的名气。

  别不服气,这就是经受了历史检验的实力。

  何况这只是开幕戏,并非终局棋。

  就比如杨廷和现在绝对不可能想到中圆殿御书房里还有另一桩谋划。

  见过那十八张椅子的外臣里,嵩宝很贴心懂事,龙龙则又呆又怂。

  登基满月时朱厚熜收到了一份惊喜,来而不往非礼也。

  出来混的,谁又没遇到过惊喜呢?

  ……

  大朝会之日,已经抵京的费宏、王守仁毫无疑问都能得以参与。

  流程走完,京城热门话题又已经变成明日经筵上的理学心学之辩。

  京城士人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多密集又非常具有讨论余地、有点敏感却又不致于致命的话题了。

  借于谦谥号之事讨论英宗景帝是非都没见厂卫逮谁!

  有时候伱不能说杨廷和是过度敏感,皇帝对心学感兴趣,读书人之间确确实实就因此争议不休起来。

  新授职的翰林院编修黄佐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翰林院的检讨厅外廊下,看着前辈们围在院中争辩不休:当朝文臣中,也不全然个个都是纯粹的理学门人,有些精研过心学,-->>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