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询问着什么。

  毕竟这年头不是谁都识字。

  这些百姓多是新城附近的小村村民,眼下新城被秦军攻破,成为秦国城池,他们百姓自然就要遵守秦国律令。

  对于秦律他们都不了解,但却都听过,秦律严苛。

  与其后面不小心触犯秦律,不如现在问个清楚,知道那些能做,那些不能做。

  一些百姓看到远处一名秦卒骑着战马缓缓行驶,连忙让开道路。

  街道上。

  白衍骑着马,看着街道上一个个百姓。

  传言中,秦国变法之后,百姓纷纷逃离秦国。

  但别说秦国百姓,看着眼前的场景,白衍就能明白,所谓的‘百姓’,其实指的是士族。

  新城攻破后,此前在新城的士族,已经纷纷逃离新城。

  瑾公曾经说过,秦国变法之初,诸国百姓纷纷跑去秦国,分得耕地。

  这句话就不难知道,对于士族而言,秦国律令伤及他们自身的利益,不走就没有活路,但对于百姓而言却恰恰相反。

  这也是为何秦国反而越战士卒越多,从独居一偶的小国,在变法之后,变成强国。

  若是秦国百姓逃离秦国,秦人攻夺的城邑,它国百姓纷纷逃离,秦国早就在一场场战事的消耗中,自毁国邦。

  更何况在秦孝公、商鞅之后,秦惠文王是第一个意识到商鞅变法有不足的人。

  比起商鞅,秦惠文王更注重实用,明白秦国不能只有耕种与伐战,必须还要有其他行业。

  故而秦惠文王在保留功勋爵位制度之类的核心之外,其他律令便大刀阔斧的修正。

  自古以来,任何一国的君王死后,其谥号大多取决于君王的一生举止,例如帝辛的谥号是纣,故而称为纣王。

  从秦惠文王的‘惠’,便能窥探秦惠文在修正秦律方面,也深得百姓之心。

  在秦惠文王之后,秦武王举鼎而亡,秦武王一死,秦国便被外戚楚系把持朝政,秦律迎来第二次修改!

  之后第三次修改,是在吕不韦还是秦相的时期。

  吕不韦看到秦国强大的同时,也看出秦国存在的问题。

  比起历代秦国君王,看出秦律问题的吕不韦,不支持强灭六国,更倾-->>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