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而现在的卫国公府如何呢?

  李德謇的长子和三子都已病逝,剩下的就是二郎、四郎和五郎,另外还有三位嫡女,出嫁不在府内。

  二郎是太学博士,正六品上,也就是教太学生的老师,等李德謇死后,能承袭卫国公的爵位。

  四郎是备身左右,正六品下,这个职位和千牛备身的职务差不多,历史上玄宗时期,就与千牛备身合并了。

  五郎是羽林长史,从六品上,这个职位是禁军的幕僚长,当好了不错,当不好就是混日子。

  而最小的五郎,都已经三十多岁了,显然前途都没了。

  没办法,谁让当年李德謇跟李承乾,走得那么近呢。

  他能在太子造反的风波中好生生活下来,还是因为老子叫李靖,连卫国公的爵位都保留了,孩子也都安排当官,还想咋滴?

  可实际上,李德謇的儿子这代还有个六品官职应付一二,再到下一代,比如几个孙子,就已经赋闲在家。

  至于爵位,也不保险。

  唐朝的爵位,宗室是降爵的,一代更比一代差,非宗室的国公,理论上是世袭罔替,但传了几代,没有功劳了,也会逐渐降爵,最后泯然众人。

  历史上的李靖家,大概就是这样没的。

  李彦的出现,真的是意外之喜。

  凉州之时,李彦凭借李靖嫡孙的身份打开局面,到了长安,许久不在朝堂上发声的卫国公府,自然也能借助他重建影响力。

  而李靖的人脉毕竟还在,一旦卫国公府的声势重新起来,李彦也能获利,这就是家世之间的良性循环。

  不过李彦目前关心的,其实是更实际的班底。

  他是真的完全不客气:“大人,那日追上我的许大,曾经跟随过苏将军吗?”

  李德謇点头:“不错!”

  李彦目光一亮:“这样的兵士,还有多少?”

  李德謇道:“还有一百多人,六郎,你想他们为你办事?”

  他摇了摇头:“恐怕不行,这些人大多身有残疾,只能干些杂物,如许大那般武功未失,身手敏捷的,只有寥寥几位。”

  李彦一愣,然后明白了什么,看向李德謇的目光变得不同起来:“人数最多时,大人养了多少老兵?”

  李德謇道:“五百多人。”

  李彦不太信,对不远处伺-->>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