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卫生所一共四个人,王言还有另一个三十多的男人看病,两个大姐打针。就他们四个,负责整个光字片所有人的健康,一天天还是挺忙的。当然,病人自己心里有杆秤,什么病到卫生所,什么病到医院,怎么着挺挺就算了,又怎么着就不治了。现在还没有行医资格证的说法,当下华夏的基层医疗,靠的正是众多半吊子的赤脚医生撑起来的的。一般情况,其实两个充作护士的大姐,也是打针开药的。在张丽的絮絮叨叨中,一天的工作开始。整个光字片那么多人,又是过年时候,按照统计概率来讲,这一天天的也不可能得闲。因为过年的人口流动,是流感高发期,孩子抵抗力也差,不少父母抱着孩子过来问诊。还有过年放鞭炮,小孩子鲁莽,被炮崩两下也是在所难免。其他的,有一些需要长期病号的老人,在大医院开了药,回到这边也由他们负责打。一般处理伤口的还好,消消毒,裹上纱布也就是了,最主要的是还有不少人要吊瓶的。现在天这么冷,尽管卫生所的炉子烧的旺,但是空间大,热意不足,在这地方打针遭罪,不少都选择回家的。离的近的,在诊所打完,自有亲人扶着回到家中躺炕头吊着。远的就不行了,因为涉及到天气,再加上滚针的几率大幅度的提高。所以他和张丽就得蹬自行车跟着过去,到他们家里给打上。其实他是鼓励喝中药的,毕竟回家煮一煮,两天就好了,而且他还顺带着给祛了别的病灶,简单调理了一下。但是多数人并不喝,一来煮药费劲,二来过年的时候,没出正月,家里家外搞的都是药味,不好。所以也就那么地了,只是在发现有大病倾向的时候预告嘱咐一下,让他们去市立医院检查检查,尽了本分就算。毕竟他现在是治疗头疼脑热的小能手,但对于一些大病,疑难病症,还没有拿的出手的战绩。他得‘开窍’,得医术大进,才能将他‘王老中医’的名头亮出去,才能让人相信他的水平。现在的人,并不比以后的人健康多少。不过是以后的人是因为物质丰沛搞出来的,现在的人是因为物质匮乏搞出来的。真的说起来,从古至今,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无病无灾的健康过。午饭吃的是一早李素华给带的大饼子跟昨天周秉昆他们聚会的剩菜,又跟张丽那蹭了几口人家过年的伙食,对付对付也就过去了。他们正经的工作时间是早八晚五,但又没人管,到了四点多的时候,出去打针归来的张丽收拾收拾直接走人回家。那一家子人呢,怎么说她也是当家的,得回去招呼。王言是爱岗敬业的……所以张丽走了没一会儿,他也闪人离开。主要他们这个职业特殊,光字片又都是他们,没急病的人家也不着急,有急病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