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

  “不久前给李曾伯运输补给,他还传话说‘这次别又功亏一篑了’,蒙军不擅守城,忽剌出死守着灵州不退,必是为了争取时间,等西域支援。”

  “一定的。”李瑕道:“等合丹的骑兵绕道,断李曾伯的粮道,标准的蒙古战术。”

  “亏得是我们的情报厉害,能及时得到合丹出兵西域的消息。否则只怕攻兴庆府的三万人会全军覆没,继而导致关陇失守。”

  “给李曾伯递个消息,我们会给他堵着河西走廊,全力攻下兴庆。”

  “他这仗打得未免太舒服,我给他督运粮草,王上来为他保证不会腹背受敌。”

  听了这句玩笑话,李瑕不由笑了笑。

  手下几个重臣中,张珏、廉希宪是他每次见到都蛮高兴的。

  这两人除了与李瑕有君臣之份,还有朋友之谊,且都极具战略眼光,谈话时像知己,由衷感到轻松。

  廉希宪是畏兀儿人,了解蒙古,还久镇陇西,因此完全不同于长安诸文官,是连通西域的鼎力支持者。

  这阵子以来,正是他坐镇兰州,一边处理陇西政务,一边为李曾伯保障后勤,一边还要关注西域局势,为李瑕的前来做准备。

  长安有许多人想劝李瑕别来,却从没人说过让廉希宪去与阿里不哥或阿鲁忽会盟,因廉希宪是地方大员,不是一个小小的使节。这就好比宋廷不希望孟共招降范用吉,也好比贾似道在鄂州时其实没有权力与忽必烈和谈。

  说过了兴庆府局势,自然而然就谈到西域。

  “得知合丹增援别失八里之后,臣已提醒河西诸郡注意防备。陇西的驻军已整备妥当,随时可以西进支援,只是人数不多,唯余三千人。”

  全境二十万兵马,河西、陇西五万余,关中包括潼关、黄河、武关防线五万余,北面包括延安府在内三万余,其余则分布在汉中、川蜀、大理等地防备,也包括各个州县的驻军。

  而河西、陇西这五万兵力,已有三万余随李曾伯北上兴庆府,那在给各地州县留下少量驻军的情况下,廉希宪已经算是调抽出非常多人了。

  好在河西走廊上的关城、州城还有八千驻军,但地方总是需要人防守的。

  李瑕算了算,道:“看来,抽调兵力出玉门关占据西域是不太可能了,还是先扶持一个忽必烈的敌对势力为宜。”

  “选择有。”廉希宪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