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百姓围观。

  但主审人却不是李瑕,李瑕只是从到到尾沉默着坐在公堂后面旁听。

  反而是郭弘敬有幸由俞德宸带着看完了整场审讯。

  是一场贪墨案,三原县令伙同下吏侵吞了修渠款二十八万贯。

  其实很乏味,大部分时候都是廉访司的官员质问,磨勘院的官员打着算盘核算,舆情司则把一个个犯官押上来押下去。

  最后证据确凿,把主犯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就这么稀疏平常的一桩案子,但郭弘敬想了想,忽然发现大蒙古国或大元似乎从未惩治过贪官。

  比如阿合马贪婪若斯,其行径却被称为“理财”。

  这是汉制吗?

  ~~

  “前两日因要多费十三万贯的修渠款,秦王与诸公商议了一整日尚且觉得为难。这贪官却贪墨了两倍不止的修渠款。”

  “他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却不知我们廉访司早便盯上他了。”

  “只盼着别处没有这样的贪官污吏吧……”

  从三原县往泾阳县的路上,郭弘敬也交到了几个朋友。

  一个是李昭成,乃是李瑕的兄长,廉访司的主官,也就是主审三原县贪墨案的官员之一;另一个是江荻,磨勘院的中郎,颇为奇特的一个女子。

  倒是没想到俞德宸这般木讷一人也有朋友,郭弘敬自己也是性格木讷,在中原朋友便不多。

  问起此事,江荻便笑道:“原是不愿与这木讷道士来往的,奈何他有个颇有趣的师弟。”

  “不错。”李昭成亦道:“若非小道士为人更有意思,伱看我搭不搭理他。”

  俞德宸听了也不生气,显然是习惯了他们的调侃。

  气氛有些轻松,郭弘敬本以为南边的礼数更甚,没想到竟是连男女来往都如此自若,不免疑惑。

  几人就此讨论了之后,得出原因是因为秦王不喜繁文缛节……

  一路行到大龙山,他便见到了他们口中所说的那位“小道士”。

  说是小道士,但能看到的是许多人都在听孙德彧指挥,要以火药炸开大龙山下的坚石。

  郭弘敬本不相信火药能有这样的威力,认为此事很难做到。

  怎么可能控制火药炸出预定的效果?

  但孙德彧却是一幅成竹在胸的模样,亲自指点在何-->>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