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孙儿已熟悉了蓝关情况,可为搂将军参谋。而蒙军并不只有一路攻关中,祖父还是回长安坐镇为好。”

  “我知你这孩子是担心我,然而关中已无兵力,蓝关若失,回长安又岂能安全?退无可退,不必退了。”

  “孙儿并非此意,而是……”

  “而是嫌我老而无用了?”

  吴泽当然不是这意思。

  吴潜并非没有别的事情要处理,事实上整个关中在太平时节的治理都有够他忙的了,战时他要处理的也不止是南线,而是整个大战场的后勤调度、以及整个关中的坚壁清野。

  连他都要到蓝关来,已经说明了整个川陕已经到了极限。

  此时吴潜却不说这些,笑着拍了拍吴泽,不让孙子说话,自顾自地说起来。

  “那日,我与你说谢安的功劳不够,那何等功劳才够?当收复失地、四海归一。收复是功是罪,已非我所能考虑,今日只谈如何做。”

  “是。”

  “我们与蒙古国力之差距,须有大胜方能弥补,一场两场,不够。我说不准还得胜几场才够,想来是看不到那天了。只说……开始扭转国势的第一场大胜,由王坚在钓鱼城打出来了。此次,是第二场,没有钓鱼城的地势,且蒙军数路来犯,我们一路都不能输。”

  话到这里,吴潜叹息道:“难。”

  当然难,若说钓鱼城一战是奇迹,扭转国势需要一次次的奇迹。

  “越是难,心气越不能泄了。关中没有兵力来支援,只有我这手不能提的老朽来,来给将士们鼓鼓劲,我们咬牙撑到蒙虏撑不住的时候,那就是胜了。”

  有这样地位够高的人坐镇,士卒才不会起投降的心思。

  战意高、足够坚决,大概就是杨大渊与王坚之间的区别。

  吴潜说着这些,疲惫地躺下。

  “观这几日攻势,我感觉蒙虏已经急了……也是,抢掳惯了的强盗,开战一月犹未见战利品,如何能不急?”

  “不怕他们急,急也攻不上来。”

  “依蒙军攻蜀战例,不少山城都是被他们夜攀险地、偷袭得手,你莫当他们只会骑马射箭,不可懈怠。”

  “是,请祖父好好歇息,孙儿这便去巡城。”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