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先后师从刘秉忠、张文谦。

  刘秉忠作为幕府第一谋臣,当年回邢州服丧时于紫金山开设书院,邢州学士研探天文、地理、律历、算学,英杰辈出。

  邢州学派,是金莲川幕府核心、开国文臣班底。

  郭弘敬之兄郭守敬,十八岁便佐地方官员疏浚邢州水利,得地方传颂,元好问著文赞叹,去岁,中统建制,陛下任命其提举诸路河渠时,才二十九岁。

  这样的门第,确实是张家联姻最好的选择……

  “二姐儿能嫁好人家啊。”

  “郭家确实好,安稳长荣。父亲选婿,是尽了心的。”张弘范道:“却没想到,大姐儿到这个年岁还未出嫁。”

  张弘道不语,转头看向窗外,心道谁知她出嫁了没有。

  张弘范又道:“大姐儿素来娴淑,为何能……”

  “怪我?”

  张弘道转过头,想说些什么,最后无奈叹息,道:“我尽力了。”

  张弘范道:“没有的意思。”

  张弘道摆了摆手,道:“我比不得你与六郎有能耐,只能留守家中,没想到连家事也处理不当,确实该怪我。”

  “说了,并无此意,父亲让我回来,是商量如何处置的。”

  “不知怎么办才好了。”

  这几月以来什么都没做?”

  “我把痕迹都清理了。”张弘道敲着案几,沉吟道:“在旁人看来,大姐儿已死在风陵渡的大火之中。”

  “是吗?”张弘范捧起茶盏,像是漫不经心,道:是想成全大姐儿?”

  “我还能如何?”

  “既如此没派人去安排婚事?大姐儿入了李瑕的门是嫡是庶?会不会受委屈?这些问题,娘家就半分不管了?”

  张弘道问道:“九郎认为我们该出面?”

  “我是在是如何打算的。”张弘范道:“你若决定与李瑕联姻,那便全力支持这桩婚事,商议如何对付史家,谋河南,共举大事,又何必伪造大姐儿死讯?你若不支持这桩婚事,那便全力将大姐儿带回……”

  “没这本事,我暗中派人往关中、汉中,至今未得消息传回。”

  “我问的的态度,是进是退总该有个决择,大丈夫岂可优柔寡断什么都不做,态度含-->>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