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是说,继续查,但该小心些,正好也可以对山西进行渗透了……算了,暂时不必了,只追查文静,之后就撤回来吧,先安定了关中再谈。”

  李瑕又揉了揉额头,终于感到了疲惫不支。

  取关中,收服了刘黑马就很顺利。

  但越顺利,后续的收尾就越麻烦,民心不属,兵力不足,细作横行……又不能倚重宋廷的实力。

  不能倚重宋廷,最直观的一点就是手底下属于宋廷的官员都不能用。

  而关中三府二十四州,比汉中大两倍,人口更是多了三四倍不止。

  这是什么概念?以汉中五分一的官员数量,治理两三倍的关中。

  远远没到谈其他的时候。

  稳定压倒一切,能在一年内站住脚就不错了。

  这也是李瑕为何最害怕廉希宪的细作,好在廉希宪多次擅作主张、罪过太大,只能杀李瑕以求速胜,没有长期潜伏破坏的机会。

  这也是为何李瑕愿意到华山了结,早了结、早安心……

  “这样,这次‘请’回来的书生,派人去将他们的家小都带回来,底子也都摸一遍。”

  “是。”

  “潼关、华州一带,告示也张贴出去,我要充实幕府,有才学之士可以到潼关应征。”

  林子问道:“大帅还要久在潼关?”

  “得等各地守军调防过来啊,黄河沿线不可不慎,长安有三位老人与刘元振在,我还能放心些……”

  “明白,一定尽快找到张家女郎。”

  李瑕笑笑,道:“去吧……对了,把这份策论卷子给那几个书生做做。”

  ~~

  以前李瑕总以为科举如何不堪,近来却发现,这年头要筛选人才,科举确实是最适宜的。

  旁的不说,宋朝的策论根本不是他想像中那种腐儒的东西,相当能考较实务。

  至少,让他来想一个适宜这时代的新办法,无非是多开学院,时人也一直在做,困于财力物力,谁都做不到短期内普及所有人而已。

  因此他近来筛选人才的办法,都只是丢一份策论过去。

  这次的题目也不新奇,兴昌四年闻云孙那一榜策论题,改成问如何使关中富强而已-->>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