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欢喜于能过一个大丰年,高长寿想的则更多。

  他上了一封奏折,在这年年底,带着长子高安庆踏上了往京城述职的道路。

  出了龙首关,高安庆回头看了一眼,脸上浮起担忧之色,忍不住还是开口向高长寿问了一个问题。

  “父亲,因我们收容掸族,如今与缅甸的冲突愈演愈烈,万一……”

  “什么叫‘因我们收容掸族’?”高长寿皱眉道:“因那罗梯诃波帝暴虐无道,逼得他的子民没有生路,方使边境不宁,却是谁教你是非不分的?!”

  高安庆道:“孩儿知错,孩儿是担心万一父亲不在云南时缅甸发兵攻来……”

  “放心吧。”高长寿淡淡道:“云南就算没有了云南王,西南边军也不会让外寇入境。”

  这句话隐隐有些别的意思,只是高安庆一时没有完全领会。

  他如今还不是云南王世子。

  ~~

  建统十九年,正月。

  宫城。

  当李瑕挥退了宫人,与高长寿相对私语,开口便道:“你请封世子的奏折在朕这里压了十多年了,并非朕想出尔反尔,不给高氏世袭王爵。而是一直在考虑,能否将高氏的封地再往南移一移?”

  高长寿心领神会,应道:“臣此番进京述职,正是想请陛下出兵征讨缅甸。”

  “不急,这几年来征海都,征高丽、东瀛,如今在西域与金汗帐国之战事还在持续。朝廷并未做好出兵缅甸的准备。”

  高长寿道:“臣此次来,带了几个缅甸人,能否请陛下召见?”

  “召。”

  一个瘦小黝黑的男子被带进了大殿。

  他这一辈子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恢宏宽阔的宫殿,虽然心中害怕,还是忍不住四下偷瞧。因为紧张而手心出汗,不停地在衣襟上抹着。

  “外邦小民阿禾,拜见皇帝陛下,陛下万岁。”

  “你会说汉话?谁教你的汉话。”

  阿禾紧张地打了个哆嗦,应道:“诸葛武侯教的。”

  “诸葛武侯?”

  李瑕先是讶异,又问了几句才明白过来,原来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劝诸夷筑城堡、务农桑,使诸夷皆从山林迁徙至平原,对缅甸边界上的许多百姓有深远影响。

  因此,如今在缅甸北方多设有诸葛武侯庙,一部分百姓视之为神-->>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