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来不及翻找……”

  李瑕交了那残纸上去,上面仅留有“入上国之境者今已伏”几个字。

  有皇城司都知上前,查看了信纸,道:“禀陛下,系尹义甫笔迹无误。”

  事实上,这依旧不能证明尹义甫通敌,也可能是李瑕潜入尹义甫屋中,逼他写下这些字。

  但赵昀在意的是,赵与芮明显地想将尹义甫被杀之事遮掩起来。

  一边是府中幕僚被李瑕杀了,一边又在通缉李瑕,却不将这件事并入案子,为了隐瞒什么?

  “朕听说,你逼着尹义甫带你进荣王府,其后,你拿着黄氏的信物离开荣王府?”

  “是。”李瑕道。

  “为何?”

  “隆国夫人与我家有交情,我求她放我离开。”

  赵昀看向了皇城司都知。

  “禀陛下,确实如此。”

  赵昀轻呵一声,心想要么是李瑕偷了黄氏物件,要么是黄氏已原谅李家。赵与芮总不会是为了隐瞒黄氏原谅了李家一事……

  另外,他已知道江万里、李伯玉等人当夜也在荣王府,荣王必然有事遮掩。

  但想到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没亲生儿子的事实,赵昀又有些百无聊赖起来。

  “有人上书弹劾芮弟,称他摧你忠义之心,你如何看待?”

  “我已向陛下伸冤,陛下已为我平反。”李瑕道:“虽千难万险,瑕不改其志。”

  “好。”赵昀道:“朕听闻,你愿赴蜀抗蒙?”

  “是,瑕虽微末,愿尽绵薄之力,为陛下守国。”

  “太年少了。”赵昀敲着案几,沉吟了片刻。

  李瑕以为又要被留在太学读书,却听赵昀开口说了一句。

  “束发少年已有守国之念,难得,朕可破例一次。你既未加冠,朕亲自为你赐字吧。”

  “谢陛下……”

  “称臣。”

  “是,臣谢陛下。”

  赵昀拈着酒杯,始终有些漫不经心的模样。

  遥想当初亲政之时,不是这般心境,灭金、北伐、变革,满腔振奋欲一扫国朝百年积弊、中兴大宋……也曾亲自为诸公斟酒,慷慨激昂。

  做得再好又如何?百官每日叫嚷“国嗣未定”,国嗣?能继承这基业的也就是个傻子而已。

  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