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阔台汗在时的旧事了,自佛道传入蒙古,加之我辈中原人出仕,大蒙古国已渐通牧民之术……”

  “这些年,蒙哥屠的城少吗?”

  “阁下只看到屠戮,却不见大蒙古国之变化?”贾厚道:“只说我家大帅,曾奉旨巡抚天下,体察民情,治抚民生。曾遇到应州郭志全叛乱,胁从文武官员有五百余人,有司议尽屠戮,大帅却只诛为首数人,余悉从轻发落。”

  话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看李瑕,又道:“我非是劝阁下马上归降,只是想教阁下明白我家大帅是何样人。他确有怜惜成都百姓之心,欲经略成都,复天府之国之繁荣。当今大汗身畔,常有此等仁人志士。”

  李瑕毫不动容,但还是抬了抬手,示意贾厚继续说。

  “前些时日,大汗拿下了大获城。”

  贾厚的每一句话都在斟酌。

  来劝降李瑕,必然要说出一些蒙军的进展,以显示实力。

  而李瑕之所以愿听他说,必然也有打探情报的心思。

  那这其中的分寸就需要把握了……

  “大获城守将,杨大渊,此人是宋军在川蜀的宿将了。名望、资历皆不低。”贾厚道,“初时,他斩杀了大汗派去劝降的使者,一意孤行。大汗震怒,遂有屠尽大获城之意。”

  “是吗?”

  “但,杨大渊很快便明白,孤城难守,他绝难抵抗蒙古大军。为了满城百姓性命,他决心归顺。大汗本有意斩他,但在我家大帅、汪总帅的劝说下,大汗还是赦免了杨大渊,拜其为都行省侍郎,任以帅位。”

  贾厚话到这里,看了李瑕一眼。

  见李瑕并不惊讶,贾厚反而有些惊讶。

  要知道,杨大渊是蒙宋开战以来,投降的最高阶将领,其影响几乎覆盖了半个川蜀战场。

  李瑕要么是早就得到消息;要么是养气功夫极好。

  无论如何,都比贾厚预想中难对付。

  “阁下对此事如何看待?”贾厚只好问道。

  李瑕不加思索,道:“杨大渊这个叛徒。”

  贾厚一愣,苦笑起来,摇着头,抚须道:“杨大渊乞活数万人性命,为民而反宋。此为忠于民事。阁下难道认为,他为了一己之臣节,合该让数万人身死不成?”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