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柄同的预估也没有错误,大约半个月后,总督府果然遣人来唤。

  虽说这段时间等得心焦,但他始终忍住了。

  顾柄同在海上行了一个多月,在三月份时抵达石塘港。

  “需要多少亩土地?”

  “是,家父也预料到了,在出发前就已向皇上上了奏疏,若是顺利,应该会很快就有回话。”

  成国公回答:“这需要请示皇上。虽说会耽误些时间,但这是重大决策,皇上不开个口,许多事都只能想想。”

  这次成国公的态度明显好转了许多,不用想也知道是皇帝使了劲,见面之后他更加热情,道:“我这当伯父的先前不知,原来贤侄所谋乃是大事。

  因为商屯嘛,你得给商人留出利润空间,否则谁愿意这么大老远的跑到这里来做这种苦生意?

  可一两也实在是太便宜了一点。

  近十年来,随着每年至少三千万两白银输入大明,大明属于是货币超限供应,并在实际上造成了一定的通货膨胀。

  导致江南的土地价格一路水涨船高,到这两年,一亩上等水田的价格已经超过了五十两。

  当然了,江南的土地本就贵,在部分省份仍有一亩地十两、十五两银子的情况。

  但即便和更加便宜的地区比较,吕宋这里的地价都算是白送了。

  “就是一两。”朱凤轻轻一笑,“你虽不在朝中为官,但家学渊源,耳濡目染,应当知道皇上眼光长远。这次做的这件事,不在钱多钱少,朝廷不是为了商人兜里的那点儿银子,而是为了让他们更有动力垦荒种地。与此相比,贱卖土地算什么?贱卖了土地,粮食回去价格还会低呢。”

  当然了,商人为了超额利润,是不会主动降低粮价的,但朝廷也不会坐视不管。

  顾柄同还能说什么?

  他就是想到之前一直听过的那句话: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现在好了,

  一个新的商机摆在眼前了,

  外海岛屿的土地跟白送似的,相当于成本中的一个大头被去除了,那接下来还会担心商业资本投入不足?

  怕是反过来,会争先恐后的先购得土地再说吧?

  “对了,这么低廉的价格是不是有什么条件?”

  “有,就是十年之内,所出粮食只能供应大明。”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