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自己的儿子去,却是为何?

  所以说,臣子们几次试探不成之后,都觉得皇帝是想把这几个皇子尽量多留在身边一段时日。

  不过正德十八年以后,天子又出‘幺蛾子’,

  载垨、载壦都已年过十八,朱厚照开始分别外放他们做事,其奏对之间明显有了历练、考验之意,这一下便掀动了朝堂心思。

  天子就是再英明神武,但百年之后的大位,始终是要传之于人的了。

  除了这两位以外,贤贵妃所生之子载垚已经十五岁,也已经出落成了一个英气少年,一年前自请入海军学院,眼看着也要出来任事了。

  后面的孩子们则相对小一些,顺妃如其其格生的皇四子载基才十二岁,正在宫里带着一群孩子读书呢。

  再有,天子对皇子的爵位也有些‘吝啬’,不像前几朝,到了年岁就开始赵王、汉王的封起来。

  在正德一朝,载垨、载壦至今为止还只是个郡王爵位,而且还是辛苦办差两年挣来的。

  “十年用功如一日,才有如今百五十万移民入川之事。盛世滋生人丁,分一分到这天府之国,于四川和其他省份都是有利的。载垨,这两年为了此事你辛苦了。”

  这件事不是很难。

  朝廷移民入川也是一项国策了,几年前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做法,比如外面的人怎么集中、入川以后到各地如何安顿。中间的路上还要小心带领,有时一次就上万人,不能出什么乱子。

  因为涉及跨省,所以一直都要朝廷出人,居中指挥调度。

  皇子做起来,只要不折腾,略微谦虚、善于学习,也不致犯错,当然,这也不是容易的,少年人立功心切,指不定就闹出什么乱子,还好,载垨记住了朱厚照的教诲。

  “这一切都是父皇安排有序,儿臣不过萧规曹随,因而不敢居功。”

  天子的眼角有一道细纹,再大的英雄也抵不过岁月啊,他扫过手中的奏本,平静的说:“你是皇长子,天下的尊贵集于一身,可这两次办差你应该明白了吧,在尊贵,这世上也有必须小心应对之事,朝廷的国策都有其道理,不可自恃身份,过于轻忽,否则汉唐宋元的历史也不是不会重演。”

  载垨听后有几分欢喜,这是治国的道理。

  “是,儿臣多谢父皇教诲。这几次-->>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