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他没有刘健、杨一清的能耐,无法将现在的三人撮合于一处,如此一来,朝堂之上两派对攻已然不可避免。

  这个时候,还是要请皇上拿主意。

  于是他们不理张璁,又递条子入宫。

  朱厚照呢,当然是按礼接见了他们。

  等到听完两位老臣的一顿控诉,他只问了一个问题,“所以那三人究竟有没有问题?”

  王鏊和杨廷和一顿,他们都很有经验了,皇帝开始绕着问题,就是要维护张璁,这件事怕不能善了了。

  其实一些愣头青会一口咬定有问题,但他们两个都是官场老手,绝不会给自己挖这个坑,又不了解具体情况,万一呢?怎么能在天子面前胡乱表态。

  “回皇上话,老臣对那三人并无过多了解,具体有无问题还待查明后方知。只不过张璁行事鲁莽,过于刚猛,此非谋国之举,还请皇上明鉴。”

  “既然搞不清楚,那么就去查查清楚。朝臣之间意见不合,这是寻常之事,但朕用张璁有朕的理由,你看不得他行事的方式,要朕治他的罪,总要有一个切实的罪名,就像朕对待张璁要参的这三个人一样。天子行事,堂堂正正。至于说你觉得他大忠似奸,朕相信你是一番忠心之语,可这与用不用他不是一回事。”

  言外之意,总不能你们两个让我撤谁我就撤谁吧?

  王鏊和杨廷和缓过劲来了,看来这场戏得往长了唱。

  其实明代的官员,真要说查他的罪,先盯准一个贪墨之罪,基本上一查一个准。所以有时候朱厚照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有些事不上称没有二两重,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朝廷要在江南推行清田令,怎么可能事先不做些准备?这些地方主官中凡上疏反对的,这半年来都已被摸了一遍。

  如此,就是要杀人开路而已。

  ……

  ……

  然而江南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还不止于阁老、不止于官场的影响力大,各处大族本身也是朝廷的根基,事实上是可以这么讲的。

  换句话说,有的文人劝诫皇帝,不能动江山的根本,这句话是真的。

  因为传统概念里,江南税赋在岁入中占比近一半,而明朝的收税机制很依赖这些在地方有些势力的人。

  《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大人有句经典的话,官字两个口,-->>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