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丁银也就是人头税,是中央王朝的主要税收之一。

  所谓听话听音,朱厚照知道王鏊要说的,就是路引的事。

  “朕治国这几年也算是小有经验,对人收税,则民间隐匿人口,对地收税,则民间隐匿庄田。不过说到底还是对地收税比较好,至少无地的人不必交税,你们说是不是?”

  杨廷和和王鏊微微一怔,皇帝这番话里倒是暗藏玄机。

  “王先生,你呢去给户部派个任务,让他们梳理一下大明朝每年赋税之中人头税是多少。这样你我君臣好有个数。”

  “可……”

  “其他的事容后在议,你心中忧虑朕是知道的,但朕已有打算,放心吧。”

  这涉及到税制,也就是摊丁入亩,简而言之就是把人头税取消,全部并到田里面去。

  中国之所以在清朝的时候人口大爆炸,主要的、公认的原因有两条,一个是红薯、玉米和土豆等高产作物的引入,提高了粮食上限。

  第二个原因,就是摊丁入亩,取消了人头税。这个改革数雍正推行的力度较大,不过其来源却不是雍正。

  更不是雍正一拍脑袋想到了这个绝妙的主意。

  实际上是从明朝中后期便开始逐步演化形成的。

  即人丁税根本就不好征了。

  明朝后期的税收体制逐步瓦解,暂且不论,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本应是新生的王朝,也很难收到人丁税,大部分还是土地税。官方所统计的丁口只有两千多万,实际上后来估计至少有四千多万。

  换句话说,人头税不适合收了,也不太好收。

  那取消的这个内生动力就开始逐步增大了。

  人丁一旦不再征税,那么生育的动力一下子就提高了,自然的杨廷和所提及的移民困境也能逐步得到缓解。

  二十年后,不管疆域扩充到什么地步,都不必在担心没有人了。

  在这个机器生产不存在,主要靠人的时代,人口多真的是资源。

  不过这是跨度很长的政策转换和社会转换,需要润物细无声的逐步做到位。

  现在朱厚照的理解,大明处在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人口和货物的自由流通,于是逐步放松管制,但这样一来会造成各地税赋征收难度加大,-->>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